【运营商大会】国网苏创充电中心总监李悦:有序充电的解决方案
发布日期:2021-12-13
核心提示:【运营商大会】国网苏创充电中心总监李悦:有序充电的解决方案
12月1-2日,由充换电百人会、中国充电桩网联合主办,上海贺励展览有限公司、深圳百人会产业研究院承办的2021中国国际充电桩运营商大会(简称金砖充电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福田区)顺利召开。本次大会以“聚焦新运营、拓展新市场”为主题,既有政府领导高屋建瓴的讲演,也有企业细致入微的分析,还有行业专家为市场发展提出的设想与方案,采用“会议论坛+展览展示+体验营销“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多项重点活动同期同地举办,充分协同联动,品牌效应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国网智慧能源交通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有限公司充电中心总监李悦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国网苏创有序充电解决方案》。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感谢组委会的邀请,非常荣幸参加本次充电运营商大会。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一个有序充电的解决方案。首先非常抱歉,要跟组委会说一下,本来的主题是国创苏创整体产品的介绍,但因为我们公司的领导临时有事,所以由我来讲有序充电的解决方案。在介绍解决方案之前,请允许我简单做一下公司的介绍。国网智慧能源交通技术创新中心,这个名字比较长,我们简称国网苏创中心。我们是一个混合制企业,是国网体系中第一家用混合体制来做创新中心的。我们本身的目标是把体制内的股东,像南瑞、许继,以及苏州国资,还有民营企业博电、玖行,结合体制内技术力量以及民营企业灵活机制的两者优势,来打造这个创新平台。第一,科技创新平台。从国网苏创这个名字上,大家就可以看到两点,一个是智慧能源,一个是交通技术,所以在交通技术上,我们有重卡换电、电动船舶,包括无人飞行器。我们内部也说,国网苏创在水上跑的、地上走的、天上飞的,在新的电气化交通技术上都有布局。结合这个布局,结合新的电气化交通技术的应用场景,我们也做了很多新型智慧能源的技术方案研究及创新,等会儿我会介绍的有序充电解决方案,就是其中之一,它是针对社会、社区老百姓慢充的问题所打造的有序充电解决方案。像电动船舶,我们是国内第一家通过船级社认证的64集装箱纯电动船,当时我们觉得很奇怪,我们也问领导为什么要做这个电动船舶?从整个产业推动的过程中,现在大家也知道,电动汽车的电池成本占40%,现在同等级的电动汽车,大概要三到五年后,综合的应用成本才会和燃油车相同。但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做电动船舶?经过我们分析,我们做这个电动船舶,因本身船体设计限制以及水上运行的特色环境要求,会造成电池成本远超普通电动汽车里电池所占的30%-40%的比例。但我们企业本身就是秉持创新理念,在船舶领域通过突破性的技术去降低成本。我们结合国网以及合作伙伴的力量,打造了这个64集装箱的电动船舶,它现在可以从湖州跑到上海(两百多公里)。通过我们的核算,本身电动船舶在靠岸期间,要忙着卸货、装货,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满足这么大的船舶动力推进,所以我们也采取了整体换电的模式。
大家可以看到,新型电动船舶的动力诉求,能源供给的方式也产生了变化,我们在这个行业上做了一些领先的事情。在重卡这部分,我们在西藏、内蒙等海拔超过两千米以上的高寒地区,打造了90吨重卡的第一代换电系统,现在我们打造了第二代180吨重卡换电系统,从汽车本身的运营环境、自动化驾驶、三电系统的设计,到本身自动化换电系统的革新上,我们都做了很多努力,这是我们创新平台的主要发展方向。第二,行业服务平台。国网本身的理念是为社会、为行业作出一定服务,刚刚我们说的电动船舶、电动重卡等方面的技术方案,我们非常愿意把我们在这些环境下设计的经验,包括运营和运维上的要求,以及产品验证,方案测试上的经验进行分享,打造一个技术服务,培训的共享平台。为产业链的总体研发成本的降低,先进技术的普及和分享做出我们的贡献。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智慧有序充电解决方案。为什么要讲有序充电解决方案?大家作为行业专家其实也知道,现在汽车基本以运营车辆为主,即到即充,没有一个统一有序的充电行为管控,基本是根据实际出行的需求进行充电。我们之前也做过测算,比如到2030年,可能这个时间点还会提前,如果达到5000-8000万辆,如果都是无序充电,都是快充的要求,对整个电网的容量要求,以及电网的投资成本来说,会产生额外的几百亿到上千亿的支出。
所以我们认为,在更多汽车保有量的情况下,我们希望是“快充为辅,慢充为主”的局面,这个慢充我们可以进一步把它阐释为“智慧有序的整体解决方案”。我们对电动汽车发展状况做过评估,像公交车,现在是在充电电量上占比较大的比例,其次是运营车辆,这两者从前面几年的发展来看,用电量占了大头。在后面五到十年,甚至到二十年以后,大家也知道,老百姓乘用车的保有量会达到亿级别,这带来本身能源消费新变化趋势。另外能源供给这方面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前一阵社会又出现了拉闸限电的情况,当时我也觉得很惊讶,因为这基本是十年前(会发生)的事情了,这几年国网的投资,不用说主要的一二线城市,基本上在很多城镇,配网的设计和投资已经预留了足够的冗余度,但还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会产生能源供给阶段性的危机?本身能源生产的比例是有变化的,传统的化石、电煤、燃煤生产的电力是逐年下降的,现在风光的装机比例逐步上升,但大家也知道,由于天气原因,新能源实际可供的电能占比计划低。传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时候,造成了燃煤的价格上涨,库存降低,传统的燃煤发电量就下降。同时可再生能源供电量还没有及时同步配套,造成了短时间的缺口。在当前能源生产以及能源消费的趋势下,我们认为智慧有序的充电解决方案非常重要的,需要我们从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等几个角度进一步阐释的。大家也可以去展厅上逛一逛,在本身的技术上如何实现有序充电,可以看到很多(做这方面的)供应商。现在智慧出行的充电解决方案,我个人认为行业中现在最大的瓶颈是体制问题,现在我们在研究用户充电行为的时候,对用户行为刺激最大的因素,大家也知道,主要是经济因素。经过我们近期的试点,这个经济因素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用户本身的充电。刚才我也讲到了,可能用的是化石能源。如果这个用户的用电参与绿电交易,使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是可以获得绿电交易激励和补贴的;二是需求侧的响应。夏天也好,冬天也好,在用电不平衡的情况下电网会对社会上的用电需求进行有效管理。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有序来聚合用户成为大的电力用户,满足这个响应的,这时候用户充电可能不需要交钱,可能一度电会获得1块、2块甚至3块的补贴,这对消费者充电的理念会形成很大的影响;三是应急。经过我们的试点研究,通过本身电网台区有应急情况的需求,或临时计划的要求,我们会招募用户参与紧急用电或放电。如果有用户看到了推送消息,及时赶到台区,或本身就在台区内响应应急要求,他可以获得比上述两者更加高额的经济奖励。如果需要把有序充电市场和技术进一步推广的话,最核心的就是在体制和政策上进行一定的改革。电力系统面临的考验,我就不再过多介绍了。再经过五到十年的发展,达到八千万辆或上亿辆的拥有量,整体用电负荷会占年度电网用电负荷在3-10个百分点之内,比例不是很高。但它往往具备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部冲突。根据实际统计,特别是在晚高峰时期,充电负荷跟平时家用的用电负荷是严重充电的。也就是说,我为了24小时中这2个小时用电负荷的叠加,造成台区重载或过载的现象,一方面要为此增加配网投资,另一个因素大家也知道,社区不会允许你进行报装和桩的投建。所以我们需要通过错峰充电、有序充电解决电网投资问题,以及解决更大规模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带来的充电桩的安装问题。近阶段,我们充电,主要是从电网把电能拉到电车里。另外,从电网本身的角度,以后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亿辆电动汽车,每辆车有50度电,这就是50亿度电的庞大储能。所以我们认为,第二阶段的有序不仅仅是有序充电,它可以反过来,把电池里组成的电量反向送到电网里,这样相当于分布式储能资源,它跟现有相比最大的特性是减少了储能的固定投资成本,也会带来另外一个明显特点,它是移动性的,有可能在我需要储能的时候它不一定在位,所以这里面也存在概率论的问题。我们现在做了一个课题研究。现在咱们愿意买电动汽车,但基本上觉得不是很划算,就是因为电池寿命只有这几年,可能再过两三年,我们买的新一代电动汽车的电池,本身的质量、技术已经更新换代了。我们想通过有序充电的解决方案,把用户现有车辆的30%-40%的投资,假如说20万辆的车,你花了10万块钱买了电池,但不好意思,你开了五年可能只跑了五万多公里,这10万块钱的电池投资,可能其中8-9万都没有落到自己的口袋里。我们希望通过整体有序的解决方案,在这几年老百姓使用的过程当中,通过储能动力电池的放电获得经济收益,挽回他这10万块钱的经济投资,你可以认为这也是一种梯次电池利用的替换思路。现在电池循环能够保障车辆行驶10~20万公里,数据比较老了,现在达到50万公里、100万公里行驶里程的长寿命的电池技术上已经成熟。我个人认为在后面一两年,在中高端的电动汽车上,这种成熟的长寿命电池,是我们可以在使用过程中享受到的。老百姓可以通过本身用车、用电的场景获得一定收益,智慧用电的解决方案会显得非常有意义。怎么把智慧有序用电的经济收益给到老百姓?这肯定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我们有几种方案思路,其实也很简单,主要就是谁投资、谁收益,谁获得了低价格的电能,谁就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PPT图示)这是一个电力用户的场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大家在家里,充电成本是3毛钱-5毛钱/度,比如现在深圳展览中心就是一个大的电力用户,或者我们的办公场所,工业园区也是一个大的电力用户。消费者的角色是什么?实际就是50度电的搬运者,你搬一趟,就可以一度电从3毛钱卖到1块钱,卖给电力用户。而工商业的电价,可能是1.1元或1.2元,对电力用户来讲,可以节省1-2毛钱的电力成本,这个价格差可以通过运营商清分给设备投建商,最终反馈给老百姓,这就是现在的试点商业逻辑。技术方案。现在我们画了一个大的框,估计大家也很熟悉,主要是一个桩通过4G联网。现在我们在中间加了一个能源控制器,这个名字大家不用太关注,大家可以把它理解为在小区或园区有一个智能设备。这个智能设备是干什么的?这个智能设备会获取桩/变压器、小区用电负荷等信息,比如空调、生产设备、照明等的用电信息,我们在这个小区/园区/台区把这些信息综合在一起,实时控制充放电的过程,做功率控制、时间控制。下一步结合电价信息、交易信息控制用户充放电的行为。通过这种方案可以更有效满足台区本身的用电质量和容量要求,最终用户才能获得相应的收益。目前我们已经做了几个这样方案的试点。充电桩直接连到了物联网平台、云平台,现在基本社会上的运营商投建的都是这种模型。这种模型有自己的市场需求,因为它减少了设备的投建成本,对充电桩本地的充电方式、控制方式的要求都比较简单,是现有的主流方案。这个现有方案通过平台侧、云端的数据进行交互,把我们所需要知道的台区用电信息通过云端交互来控制充电桩,它的优点是易于推广,成本比较低,对我刚才所介绍的方案来说,这是粗颗粒度的经济奖励,对用户也是可行的。如果更深层次、精细化地参与电力交易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那往往刚才讲的第一种方案更合适。当然这两个技术路线才刚刚开始,从总体解决方案来说,还缺少重要因素。控制方案不仅仅是平台对桩的控制,实际运营过程中更多是通过平台互联,和第三方运营商、物业、场站管理系统来控制桩,需要在交互协议,通信安全、交易算法上进一步研究。包括桩跟车辆友好的交互界面,让用户无感、友好地参与到有序调度当中,这也是发展的方向。包括通过大数据计算,什么样地区的用户,满足他什么样的行为,让他来参与有序,这也是一个研究方向。所以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两个技术路线,还只是初步开始的阶段。现在国网苏创中心做了很多技术准备,我们和国内主流车企对车桩互动的兼容性做了很多工作,现在多达十多款的主流车型已经完成了兼容性测试,我们也相应推出了一些测试方案和要求,包括车辆BMS软件升级的要求,为产业做下一步的准备工作。后台的一些管理系统也是必需的,时间原因今天不重点介绍了。大家也知道,本身交流桩缺少车桩通信,所以我们在小功率直流桩/V2G桩上也做了很多研究,包括桩的通用形式规范,包括用户车辆并网、入网以及放电质量要求,都做了相应标准工作。产品我们不做重点介绍了,一个是车联网平台,还有一个融合终端APP,这是台区侧的设备,这是很多主机厂和其他运营商非常关心的,以后他们的充电桩如何并入到电网?他们需要具备充电桩和台区融合终端互通的能力。车网互动的策略,其实刚才也介绍了,这也是其中有序解决方案的灵魂及核心,现在它部署到了智能设备里,下一步它会向云边协同、多重计算的方向发展。通过通信协议的丰富,以及互通数据的增加会进行更多计算,达到更有效的充放电控制,提升控制效率,提高用户参与电力交易获取的奖励。如果大家的算法不精准、数据不准确,参与到电力交易的时候,可能拿不到补贴。因为你没有实时性满足电力的调度需求,反而造成反向干扰,那可能获得的不是补贴,可能是相应的惩罚。最后一部分场景介绍。我们现在做了几个场景划分,还是比较简单的。这个场景后面会越来越丰富,现在最主要的是在居民小区和工业园区的应用场景。这里面两个场景的划分,主要是车辆性质不同,可能是居民用车,另一个场景下可能是企业的生产用车。不同的车辆属性、行为,会造成场景的不一致。试点效果,这只是简单有序的充电调度,还没有谈到放电的情况。主要是把晚高峰80%的充电负荷转移到低谷里,同时满足用电需求,缓解小区容量的限制,形成有序充电为主、应急快速为辅的为老百姓做的充电服务模式。(PPT图示)这是我们建设试点运营的情况,包括我们和一些主流主机厂合作的情况。我们在北京人济大厦通过集中式员工用车,放电给电力用户,这个电力用户就是人济大厦,我们验证了这个技术模型和商业模型。其次,我们做了响应华北调峰电力辅助市场,响应充电桩,响应调度的ACG指令。当响应这个ACG指令的时候,辅助服务市场会给予用户一定的经济奖励。刚才讲的是华北的辅助市场,这是我们参与上海市南供电局的24小时和48小时的用电调度,满足之后可以获得相对的经济收益。(PPT所示)这个园区规模做得比较大,总共有48台15kW的V2G车辆放电,在长城工业园区做的,这个放电获得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能源基金的支持,用户参与园区充放电时,会获得不同价格的激励,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用户在不同价格下充电行为的影响(分析)。我们在浙江宁波做的试点,桩是通过台区融合终端进行有序充放电控制。(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仅作为参考资料,请勿转载!)
[ 展会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