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可见,新质生产力是新类型、新结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生产力。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说,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要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先立后破、因地制宜,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在寻“新”求“质”上争先进位,筑牢实体经济之基,强化创新驱动之本,激发经营主体之力。
向“新”而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5月28日,走进位于夏津县的兴时棉业有限公司厂区,现代化的纺织设备在车间内高速运转,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地工作着。“以前的织机噪音特别大,车间地面上都是水,工作环境不好。现在这个车间是2021年更新的设备,生产全部实现自动化。”企业总经理时绍兴说。
自2016年接手企业以来,时绍兴带领团队不断学习新技术,引进了一系列新型设备,提升产品质量,改善生产环境。过去需要70名工人才能完成的生产任务,现在最多25人即可完成。通过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不仅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是得到显著提升。这家成立于2000年的老牌纺织企业,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传统产业不是低端产业,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产业。”市工信局局长孙洪昌认为,把握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关键是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经营传统产业的企业注重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精耕细作、深度经营,同样可以达到超越传统的高度。
全市上下锚定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向“新”而行,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2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推进“千项技改、千企转型”。2023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8.6%,113个省重点导向目录项目完成投资214.82亿元。推动延链补链强链,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图谱,按图索骥、南融北接,优化产业布局。2023年,共举办产业发展峰会77场,开工标志性产业链项目301个。坚持“一县一集群”,实施产业集群壮大行动计划,提升规模效应和竞争力。2023年,新增电子信息(集成电路)、新型纺织、调味品等3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和化工新材料、大豆玉米精深加工等2个省级“雁阵形”集群,省级以上产业集群达15个。
永锋集团与中国宝武集团合作建设德瑞智能制造产业园,在全省率先建成国际领先的钢铁短流程绿色环保智能示范项目;华鲁恒升利用现有气化平台,形成“一头多线”循环经济柔性联产,在做大化工新材料板块的同时,也在布局新能源电池相关产品;福洋生物围绕玉米深加工和生物产业,从淀粉基化学品、营养制剂、功能产品到高附加值医药产品,走出一条产业层层深入的长远发展路径……一批批支撑性项目的竣工投产,有效推动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做强主导产业注入新的动能。
以“新”提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所涉及的领域更新、技术含量更高。近年来,我市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集中抓好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特色产业培育力度,产业发展以“新”提质,点燃了高质量发展引擎。
全面融入集成电路国产化布局,我市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一号产业”重点培育,出台《关于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聚集要素资源、加大招引力度,有研半导体、英望科技、恒芯电子等高端优质项目发展势头强劲。
2018年7月,有研集成电路用大尺寸硅材料规模化基地项目落户德州,开启了我市与中国有研科技集团合作的序幕。经过多年发展,“有研系”陆续在我市落地7个项目,投资超过97亿元。我市也成为有研集团在全国投资布局规模最大、业务领域最广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以此为依托,我市积极布局半导体材料和封装测试等关键项目,全市现有电子信息产业规上企业123家,初步形成了硅材料、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终端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在三线城市崛起“一线产业”,成为我市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生动写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科学进步作为支撑。在全国体育器材领域,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位列前茅。负离子人造草坪、智能冰雪装备、智慧健身装备……从一个家庭作坊到制定国际标准的世界知名品牌,泰山体育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华丽转身。
据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卞青峰介绍,泰山体育是全国体育行业唯一一家连续两次获得国家创新大奖的企业,也是全省首家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体育企业。他们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4%用于研发,拥有国内外研发人员1000多人,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还给予稳定的激励和经费支持,企业参与制定国内国际行业标准200多项,获专利数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我市先后培育了乐陵高端体育装备、齐河县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宁津县健身器材、陵城区纺织服装、天衢新区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夏津新型纺织、乐陵调味品等7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新兴产业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鲜动能,一季度,我市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显著特征的“四新”经济占GDP的比重达32.7%,较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9.7%,占全部投资的53.5%,较去年同期提升6个百分点。
绿色焕新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叠加的重要支点城市,我市应该怎样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我们资源要素制约问题比较突出,存在能源基数偏小、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市发改委主任刘泽华表示,为破解瓶颈制约,我市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加强节能、节水设备推广,提升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目前,全市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和3个省级绿色工业园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工作连续3年位列全省首位,能耗“双控”连续3年获得省节能奖补资金。
同时,坚持“新能源+储能”发展思路,优化能源供需结构,积极开发“风”“光”绿色生产力。以庆云县为例,他们的新能源发电量达11.74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10.2亿千瓦时,“绿电”发电量是全县社会用电量的1.15倍,成为全省首个“绿电”发电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的县。
加速挺进氢能产业“新蓝海”。年初印发的《德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中多次提及氢能。据市工信局副局长楚华卫介绍,我市煤化工、盐化工等产业基础雄厚,氢气来源充足。陵城区、齐河县、临邑县、天衢新区等多地纷纷引进投资氢能相关项目,氢能项目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氢普(德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规划产能为年产氢燃料电池电堆6000套左右,26款氢燃料电池车型登上工信部公告目录;中机寰宇(山东)车辆认证检测有限公司是省政府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合作落地的企业,可对氢燃料电池车辆实现“整车-系统-零部件-原材料”的全方面认证检测服务。
为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新赛道,我市还瞄准高精尖产业前沿,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4月10日,北京交通大学——德州元宇宙技术联合实验室揭牌和德州元宇宙产业创新园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与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元宇宙等多个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鲁北大数据中心作为“十四五”时期我省重点规划布局的三个省级区域中心即将投入试运行,将为未来产业提供算力支撑;以利恩斯科技为代表的航空加速度传感器产业、以大旺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形机器人产业、以欧倍尔为代表的数字孪生产业加速融聚、有中生新。
培育新兴产业竞争力,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新时代新征程上,德州正在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和持久动力。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3
充电桩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