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之争,只是当前各大组件龙头现阶段选择的结果。”业内人士认为,在如今资本实力大增的加持下,龙头企业不可能只押注在一种尺寸或技术上。
光伏大尺寸组件竞争的火药味近期渐浓。
继11月中旬三大组件巨头企业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齐办论坛、力推182组件后,210组件的代表企业之一天合光能更是接连抛出重磅合作——11月20日,该公司与中环股份签订210尺寸单晶硅片采购合同,预估总金额超过65亿元;两天前,天合光能与通威股份宣布拟投资150亿元用于光伏产业链投资合作,而天合光能对于此次合作则明确表示,“本次双方合资项目将主要生产210系列相关光伏产品。”
组件尺寸之争已经鲜明地演变成为“182组件”与“210组件”的对垒。182和210指的是硅片尺寸。其中,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七家光伏企业在今年6月份成立“M10联盟”,倡导建立182mm的硅片标准;而在7月份,由天合光能、东方日升、中环股份等倡导210mm硅片为主的39家光伏企业组建了“6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希望协同产业链的优势资源,打通研发、制造及应用等核心环节。
尽管两大联盟彼时有意淡化外界对其尺寸之争的迹象,但随后的动作表明,“182组件”与“210组件”必有一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尺寸之争的背后,是各大组件巨头提前释放抢占明年组件市场份额的信号。值得一提的是,各大组件巨头在临近年底的这一时间点上旗帜鲜明地表达组件尺寸的选择立场,预示着明年大尺寸组件之争的正面交锋或将异常激烈。
“目前市场主流尺寸还是158.75mm、166mm等尺寸,但今年下半年,光伏产业链相继出现的涨价潮使得主流尺寸组件成本上升,更大尺寸的组件成本与主流尺寸组件成本差相对缩小了些,182mm、210mm尺寸组件就出现了提前推广的可能性。”一位新能源行业资深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不过,无论是182组件还是210组件,今年下半年出现的光伏产业链供需失衡现象给组件企业带来材料端的保供问题。这也意味着,无论是哪种尺寸组件,其推广的前提必须是保证“粮草”供应充足。
在11月中旬举办的“182组件与系统技术论坛”,隆基股份、晶科能源和晶澳科技共同宣布,182组件明年的产能将达到54GW。这其中,隆基股份2021年一半的组件产能为182组件;晶科能源的比例更高,为三分之二;晶澳科技182组件产能或达到20GW。
但巨大产能落地的前提,则是眼下光伏材料供应链紧张的情况能否得到缓解。晶澳科技高级副总裁黄新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会积极消化供应链紧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今年的出货量和业绩目标有望完成。“供应链紧俏只是短期问题,可以得到解决。”隆基全球营销高级副总裁佘海峰则认为,以目前最短缺的光伏玻璃为例,不少非光伏玻璃的制造商正在进入行业,未来玻璃短缺的情况应不会长期存在。
事实上,三家力推182组件的龙头企业已经在着手储备光伏材料。以隆基股份为例,该公司今年下半年先后宣布斥资百亿元,锁定未来五年多晶硅料和光伏玻璃的供应。
而在210组件阵营中,主力军天合光能更是气势凶猛。
11月20日,该公司公告称与中环股份下属公司环欧国际达成采购合作框架协议,拟于明年1月至12月采购210尺寸单晶硅片,合计数量不少于12亿片,预计合同总金额为65.52亿元。针对此次采购,天合光能表示,“确保公司供应链的长期稳定,为公司210尺寸光伏电池和组件的产能规划落地和市场拓展提供有力保障。”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计算,天合光能仅在11月份公布的有关210组件的材料采购、投资计划金额累计超过300亿元。
11月3日,天合光能与上机数控签订重大采购合同,拟在2021年至2025年,累计采购不少于20GW单晶硅片,对应210尺寸的单晶硅片20亿片,合同总金额预计102.40亿元。
而在数日前,该公司与通威股份形成“通天”同盟,计划合作成立项目公司并共同投资年产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年产15GW拉棒项目、年产15GW切片项目、年产15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等,总投资金额预估150亿元。
“到今年年底,公司组件总产能为22GW,其中210组件产能达到10GW。”天合光能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到2021年底,天合光能组件总产能预计超过50GW,而210组件产能将超过40GW。
两虎相争,难解难分
业内习惯将182组件和210组件之争称为保守派与创新派的对战。这是由于,182组件的技改可在现有产线上进行升级,而210组件的产能则需要全新投入。
但在前述新能源行业资深分析师看来,眼下的大尺寸组件之争并非像过去行业所出现的如单晶替代多晶那样的技术革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大尺寸组件带来的降本已经被行业所认可。但182组件和210组件谁更胜出,已经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晶科能源全球产品高级经理于瀚博认为,“通过降低线损和内部损耗来提高电站发电量是降本的方式之一,182组件较55P版型的210组件来说,可以降低0.21%的线损和2%的内部损耗,而这部分成本可能要用超过0.1元/瓦的EPC成本去弥补。在BOS成本方面,182较210组件可带来约2.6分/瓦左右的节省。”
而前述天合光能内部人士表示,210组件产品落脚到光伏系统层面,可以有效地降低整个光伏系统的总成本,尤其在支架逆变器和缆线层面确实可以实现比较大的降幅,每瓦降低约0.1元。
“目前,各大龙头企业都有足够的资本实力去选择哪种组件尺寸的升级。”前述分析师认为,“未来肯定会形成182组件和210组件两虎相争的局面,并交由市场需求来选择。”
该分析师还指出,通过尺寸标准形成同盟去“卡”住另一种竞争尺寸的阵营是国内光伏行业长久以来存在的现象,但这种同盟如今都是可能动态变化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目前,国内光伏企业宣布投建的新产能基本都以尺寸兼容至210mm为主,这为未来更大尺寸做了准备。以182组件阵营的晶澳科技为例,该公司今年10月底正式投产的义乌“10GW高效电池+10GW高效组件”项目产线便是兼容210mm以下。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通威股份的“变阵”同样说明了这一点。
在近期宣布与天合光能合作投资150亿元光伏产业链项目之前,通威股份曾与隆基股份早在2017年便达成战略合作。
“尺寸之争,只是当前各大组件龙头现阶段选择的结果。”前述分析师认为,在如今资本实力大增的加持下,龙头企业不可能只押注在一种尺寸或技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