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近日,继与广汽集团、长安汽车、吉利控股、奇瑞汽车、江汽集团、路特斯等车企加入蔚来换电联盟后,中国一汽集团也将与蔚来战略合作。此前,蔚来创始人李斌表示,公司换电联盟包括蔚来已有7家车企,“未来还会有更多品牌加入”。
从不以为然到争相入局,最近,各大车企为啥开始对换电模式上头?
突然火了,换电模式迎来“泼天富贵”
图片
蔚来汽车一直坚持换电模式。截至5月20日,蔚来已在全国累计布局换电站2420座,成为国内布局换电站最多的汽车品牌。不过从去年底开始,蔚来的换电朋友圈突然开始扩大了。
最先入圈的是长安。去年11月,长安蔚来官宣合作,两家车企将会一同研发可换电的车型,并且首款共用电池包的车型将会在2025年上市。双方合作包括:换电电池标准、换电网络建设、换电车型研发、换电资产管理机制等。
随后,蔚来又火速牵手吉利,双方签署换电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换电电池标准、换电技术、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换电车型研发及定制、电池资产管理及运营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央企国家队、民企巨头接连加入蔚来换电体系,进一步提振了行业对换电模式的信心。紧接着,以蔚来为主导的“换电联盟”迅速扩大,不仅奇瑞汽车、江汽集团、路特斯等车企陆续加入,包括皖能集团、壳牌、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安徽交控集团、南网储能等产业链相关企业也纷纷入局。
除了蔚来的“换电联盟”,其他换电圈子也在形成。5月16日,广汽集团宣布,广汽埃安与宁德时代、时代电服在广汽中心签署换电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在换电车型开发,换电块开发、生产及流通,整车与电池数据管理,车辆质保售后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之前,业界对于换电模式始终存在争议,主要在于换电需要大量前期基础建设和中期运营投入。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换电模式的重资产运营属性成本高昂,是拖累蔚来迟迟未能实现盈利的“元凶”。
泽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温遇华认为,越来越多车企加入“换电联盟”使得换电这一概念逐渐被外界熟知,无论对换电模式本身还是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都是一个好消息。
各自为战不如站在“巨人”肩上
图片
曾经不被看好的换电模式是如何扩大朋友圈的?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副会长、新能源汽车委员会会长李金勇分析,从长远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电池的寿命会越来越长、循环使用次数会越来越多。假如电池的使用寿命是20年、使用频次达到5000~1万次,租赁电池会变得非常便宜,买车可以不再买电池,而是像使用金融产品一样租赁电池,那时购车成本将大大降低。
在此逻辑下,换电模式拥有了大规模应用的基础。换电是一个先有高投入、后有回报的商业模式,车企需要提前布局。然而事实上,尽管换电模式能有效缓解里程焦虑,对蔚来品牌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但一家企业坚持换电模式难以实现盈利,可见标准化的电池和规模化的用户是换电模式盈利的基础。
的确,蔚来一代换电站的建设成本约为300万元左右,二代换电站成本约为200万元,三代换电站成本约在150万元左右。叠加人力成本、维护费用等,蔚来换电站耗资巨大。
蔚来高级副总裁沈斐曾透露,蔚来换电站的盈亏平衡线大概在一天50~60单,目前蔚来换电站的日均单量为35~36单,需要更多汽车品牌加入减少亏损。
“单独一个品牌布局换电模式很累,特别是对于尚未进入盈利良性循环的品牌,又增加了换电这样一个失血项目,会给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压力。一人独行走得快,多人同行才走得远。更多车企参与共同打造换电生态,才能尽快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换电模式才更有未来。”李金勇说。
李金勇进一步指出,各大车企想入局换电,但单打独斗又不是最佳路径,蔚来已经在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蔚来合作相当于享受了前人探索的成果,站在“巨人肩膀”上。冯兴亚曾说过,若广汽要自己单独推动换电站规模爬升,需要像蔚来那样经历7至8年的过程,时间成本非常高。
争议仍在,让子弹先飞一会儿
图片
如此看来,对于换电模式的前景和实现路径,各大车企已经在思想上达成一致,下一步的关键在于,如何在行动上保持一致。温遇华认为,硬币的另一面,联盟中的企业越多,达成一致的难度也越大。
温遇华进一步分析,车企现在广泛看好换电模式,在于换电会成为一个吸引消费者的卖点。如果换电联盟能在2~3年内推出一款通用电池包,多家车企的不同车型都使用该款电池包,这将打破换电模式的天花板。
值得注意的是,蔚来并未孤注一掷换电模式。截止目前,蔚来已建成超充站2260座,拥有10334根超充桩;高速公路充电站407座,充电桩1638根;目的地充电站1590座,充电桩12166根,接入第三方充电桩1026731根。
温遇华认为,各大车企都是在坚持充电路线的同时增加换电路线,并没有放弃充电路线,所以对于用户而言作用一定是正向的。换电模式的发展第一步是实现产品的标准化,第二步才是探寻商业模式上的可持续性。
目前,充电站建设几乎已经成为红海,无论是普通的快充还是未来的超快充,投资回报率都很难得到保障。如果换电用户规模可观,换电模式的商业价值逐渐凸显,真正为车企带来一定的销售增量,实现了换电网络和车辆销售的有机协同,将会吸引更多资本的进入,“那时雪球就会越滚越大”。
当然,尽管车企和电池巨头先后加入,但关于换电模式的争议依旧存在。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指出换电技术存在很多问题,除了换电站的投入过大外,整车设计、电池包结构安全都需要重新设计;长期换电后电池接口等出现零部件磨损,可能造成安全问题。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则表示,等蔚来换电站超过5000座的时候,小鹏会认真考虑加入换电行列。
此外,温遇华还指出,如果车企换电联盟就某款电池包的标准化达成共识并付诸行动,那么基于同一款电池包所开发出来的多品牌换电车型,如何形成差异化的市场定位?电池标准化固然可以享受换电站的“服务红利”,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弱化了产品的“性价比”差异,利弊很难评说,“不如让子弹先飞一会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