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储能发展黄金期 来听听行业大咖怎么说

发布日期:2024-05-14  来源:搜狐

核心提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和大势所趋。全球能源智库Ember发布最新报告称,2023年,随着全球太阳能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和大势所趋。全球能源智库Ember发布最新报告称,2023年,随着全球太阳能和风能的增长,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球发电量的比例达到创纪录的30%。这意味着2023年可能会是一个关键转折点,标志着全球电力行业的排放值达到峰值。报告显示,去年全球太阳能发电总量同比增长了23.2%,其中新增的一半以上来自中国。中国是2023年新增可再生能源的主要贡献者,占全球太阳能增量的51%。

达成COP28目标

2030年全球储能还要再扩大六倍

目前全球能源结构加快调整,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对储能产业加快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发展新型储能对于消纳新能源、削峰填谷、增强电网稳定性,提升能源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综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在此背景下,储能“接棒”风光,成为近两年新能源领域中最火的赛道。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89.2GW,年增长率21.9%。其中,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91.3GW,是2022年同期的近两倍。锂离子电池继续高速增长,年增长率超过100%。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储能应用市场,去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占比接近50%,与欧洲、美国合计占全球市场的88%。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和碳减排的加速推进,储能产业处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IEA发布世界能源展望特别报告——《电池和安全能源转换》。报告指出,全球200个国家在COP28上承诺,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的总容量再增加两倍。为达成这一目标,从现在到2030年,全球总体储能容量将增加六倍,才有可能满足可再生能源需求。其中电化学储能将占到增量中的90%,其余的10%,大部分由抽水蓄能构成。

我国新型储能迎来发展“黄金时代”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新型储能进入大规模发展期。“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过1000亿元,有力支撑能源电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其中,2023年全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比“十三五”期间的装机规模扩大近十倍。为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促进和鼓励储能项目开发建设。2024年,“发展新型储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现在,各种新型储能技术已经在各地进行应用。

作为我国清洁能源大省,四川正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因地制宜布局建设新型储能设施,促进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和多场景应用,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布局储能电站、共享储能等示范项目。到2025年,四川新型储能规模将达200万千瓦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在锂离子储能电池方面,四川已成为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生态体系最完整、配套协作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同时,为拓展新型储能领域,近日四川还创新出台了全国首个钒电池产业专项政策,致力打造国内领先的钒电池储能产业基地。QQ图片20240514165234随着我国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发展、加快迭代,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新型储能从试点示范转向规模化商用,迎来快速发展黄金期。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预计,保守场景下,2028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168.7GW,2030年将达到221.2GW,2024—2030年年平均新增储能装机规模为26.6GW;理想场景下,2028年将达到220.9GW,2030年将达到313.9GW,2024—2030年年平均新增储能装机规模为39.9GW。 

 
 
[ 频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3

充电桩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充电桩网.本站网络实名:充电桩网-最专业的充电桩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