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强制标准发布,从设计、生产和销售等过程为电池安全筑牢防线,引发广泛关注。据悉,新国标将于2024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不合规者将被逐步淘汰。
如今电动自行车“驶”入千家万户,是许多人的主力代步工具。然而,随着普及率上升,电瓶安全隐患日渐突出。据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通报,在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事故中,电池故障是重要“元凶”,这从近年来各地事故溯源中同样能够得到印证。电池频频出事,甚至成为安全之困,原因何在?从调查来看,除了电池本身质量不达标,违规改装更难辞其咎。据《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电动自行车电池标定电压不得大于48v、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5km。而实际生活中,为了增加续航里程,提高行驶速度,一些车主想方设法篡改电池设置,埋下安全隐患不说,所选用的一些超标蓄电池,绝大多数是由残次、废旧电芯拼装而成,缺少必要保护配件,极易引发火灾事故,简直就是一颗颗“定时炸弹”。
治理顽疾,必用重典。此次公布的电动自行车电池强制性国家标准,一大亮点就在于从顶层设计上,填补了电池安全质量监管技术依据的空白,不仅有望从源头守住电瓶质量“安全线”,降低起火风险概率,也有助于强化行业发展规范以及转型升级。据粗略统计,我国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生产排名前9位的企业,供货量约占市场总量的40%,后面100多家小型企业的供货量占到30%,小作坊供应的电池占比也差不多是30%。大量出于“小散乱”之手的电池,正是违规拼装、质量低劣的“重灾区”。此番新国标明确安全测试要求,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也意味着堵上了小作坊产品浑水摸鱼的漏洞,是对市场秩序的重塑。加之,“对锂电池进行编码和电池信息溯源管理”的规范业已出台,整套“组合拳”,也有望倒逼大小生产者恪守底线。
当然,筑牢电动自行车安全防线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从源头把控外,还应强化监管力度。据报道,目前一些城市已经行动起来,严查违法改装行为。在此基础上,尤须继续以“抽查+重罚”狠刹顶风作案,要查车主,也要查车行。执法必严的同时,也要优化便民服务网点,尽可能方便群众一站式购车、登记上牌,并下大力气督促广大车主敬畏规则,养成安全理性的使用习惯。多管齐下,假以时日,安全隐患才能更少,这车才能骑得更安心。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3
充电桩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