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生院士改行研究电动汽车和新能源领域时,已经是84岁高龄,这是他第三次转变专业。
01
1963年3月,刚在放射化学专业崭露头角的杨裕生,收到一纸调令,直接领导程开甲告诉他要作为技术骨干,负责新组建的核试验研究单位进行的爆炸威力测试。
1964年10月16日,巨大的蘑菇云在罗布泊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杨裕生在核试验现场超额完成了取样任务,被组织记二等功。此后,他和战友们又顺利完成了包括我国首次氢弹爆炸在内的20多次取样和放化诊断任务。
“当时就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别人能搞出来,我们为什么不能?我们不但要搞,还要比他搞得更好、更精。”回忆起峥嵘岁月,杨裕生院士依然激动不已。
02
1995年7月,杨裕生当选中国工程院第一届院士。虽然已功成名就,但大漠的疾风已把杨裕生院士历练成冲锋不止的科研战士,杨裕生院士倡议发展“中国士兵系统”,要用高新技术装备武装士兵。
1997年,某重大项目中的一项高比能量电池研究因难度大、周期长而无法落实,杨裕生院士自告奋勇带领刚毕业的曹高萍博士和苑克国硕士组成“三人团队”,创建我军唯一的军用化学电源研究与发展中心,致力于推动军用化学电源创新发展和应用。
从此,工作重心转入化学电源领域,开辟“锂硫电池”的创业之路,并指导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国家“973”和军队科研项目。
杨裕生院士团队提出了硫-碳正极材料“主链导电,侧链储能”和“炭孔藏硫,多式储能”等结构设计新思路,团队在电池关键材料研究先后攻克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十年磨一剑,2007年,他们终于研制出比能量300 Wh/kg高比能锂硫电池,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杨裕生院士是国内电化学电容器及其材料的最早研究者之一。高比表面、高中孔孔容、高电导率、高密度、高纯度、高性价比的“六高”理论,是杨院士总结出的电容器理想炭材料参数需求。研究出的数种高功率的多孔电容炭材料和电化学电容器,还获得过全军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同时,在超高功率锂离子电池技术研制领域,提出了全极耳引流技术,满足了新概念武器装备的需求。此外,还积极参与我军新型装备用特种电池的论证和研制工作,解决多项难题需求。
杨裕生院士还首次论证了美国研制的“可再生燃料电池”能量转换效率低下的问题(否定跟随),提出并成功研制锂离子电池储能方案,在比能量相同的情况下少用800公斤光伏电池板,使我国第一个临近空间飞行器得以“轻装”上阵,奠定了我国这类飞行器储能技术体系方向。
杨裕生院士从“十五”期间,就积极推动液流电池技术在规模蓄电方面的应用研究,是多家液流电池企业成立的积极支持者之一。杨院士团队提出有机电合成与蓄电双功能液流电池节能新原理,组织研制出长寿命、高效率、低成本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锌镍单液流电池;同时,还提出了电池性能及其经济性评价的ycc指数公式,对客观评判各种储能电池技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杨裕生院士还大声疾呼人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铅酸电池。杨院士领头创办了铅酸电池新技术研讨会(每两年一次),持续倡导发展铅炭电池新技术,并与多家电池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研究铅炭电池用多孔炭材料及其工程化,有力地推动了铅炭电池在国内储能领域的应用。
03
随着电动车和可再生能源储能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已届耄耋之年的杨裕生院士积极为其建言献策和仍攀高峰。在央视的采访中,杨裕生院士说到:未来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想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电动汽车等领域继续创新。将我的知识能够服务于社会,转化为生产力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从电池行业与时俱进、健康发展的角度,结合现有电池技术水平、安全性及经济性,杨院士主张我国纯电动车的发展应以微小型为突破口、大中型电动车应以增程式为主的道路,批判以燃料电池电动车为现阶段发展重点的“氢经济”论。
从产品适用性角度,杨院士认为低速电动车符合我国城镇化发展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性需求。杨院士不断为低速电动车正名、呼吁、辩论,对促进低速电动车发展助一臂之力。
杨裕生院士还从运营经济性角度提出“以谷电代油”和夜间充电以利于平抑电网的峰谷差等能源发展新思路。从行业公平竞争角度,他最先指出电动汽车高补贴政策的危害性,建言电动车补贴降低和退坡政策;并提出将积分与节能减排水平挂钩,而与行驶里程脱钩。在产品安全性角度,杨院士积极推进电动车中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和应用,反对规模储能中引入高温钠硫电池。
时至今日,杨裕生院士的一系列观点不断为我国电动车的发展实践所证实,也得到行业同仁的广泛认同。中国电动车和动力电池领域起步较晚,曾受制于欧美等国先进技术,而今已迎头赶上。央视《军旅人生》栏目曾这样描述他:杨裕生院士,激情从零开始。“创新的道路必然艰难,但我们必须保持自信。”这是杨院士对自己研究生涯的总结,也同样激励着每一位扎根新能源领域的研究者们。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已过耄耋之年的杨裕生院士依然奋战在研究一线。
2024年5月10日宁波,第三届先进电池大会荣幸邀请到杨裕生院士莅临现场,并将为大家分享《硫-锂离子电池及其正极材料硫化聚丙烯腈》报告,让我们一同了解杨院士电池材料研究的心路历程和高瞻远瞩。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3
充电桩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