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如期而至。
1分钟,五菱宏光超去年全天;4分钟,苹果手机超去年全天;5分钟,小鹏汽车超去年全天;38分钟,vivo超去年全天……据不完全统计,11月1日零点,天猫“双11”第一波正式开售,在首个小时里,超2600个品牌的成交额超过去年全天。
但“双11”,不只有消费的热闹。
随着国家全力推进“双碳”战略,这个“双11”,最大的改变也在于绿色低碳。
为50万件绿色商品打上绿色标,拿出1亿绿色购物券鼓励购买绿色认证商品,绿色供给在今年“双11”显著增加;6万个菜鸟驿站回收快递纸箱,1万个驿站选择将回收纸箱“二次漂流”;网上选货能看见的是好物琳琅满目,看不见的是数据中心正在节能减排……
从消费大狂欢到减碳试验场,今年“双11”已经吹响电商绿色转型的变奏曲。
数字交易背后,要降低能耗。
电商平台的低碳发展是立体的。无论是在手机上逛着网店,还是最终确定购买下单,无论是折扣信息推送,还是与客服沟通问题,当人们的购物行为搬到网上,数字化交易的背后同样存在碳成本。
“即便一瓶水,在线上交易也有碳成本,交易背后是算力,算力背后是能源。” 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程立认为,一届技术意义上的低碳“双11”必须解答好三个考题。
首先,如何让数据中心变得更“绿”、更加节能;
其次,如何通过算力共享,提升资源统一调度效率;
再次,如何让单位算力的效率和价值最大化。
他直言:“今天我们在想解决一个什么核心问题,就是怎么能够把单笔交易、单位GMV这个交易背后的碳排放碳成本能够给它降下来,给它优化下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有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数据中心一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亿吨左右,通过数据中心共享、降低数据中心PUE、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率等措施来构建绿色数据中心,将有利于数据储存和利用效果,并为减碳贡献力量。
事实上,阿里巴巴已经在这条路上探索前行。今年“双11”期间,预计阿里张北数据中心将使用绿电近300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6万吨,减碳量预计较去年“双11”期间增长100%。
“光把数据中心变得更绿色还不够,大家知道数据中心本身的利用率通常是非常低的,特别是小的数据中心,利用率不到10%。”程立指出,云是让各家实现算力共享、促进资源更好统一调度的方式,所以用云的模式和技术架构有机会把数据中心的利用率做巨大提升。
目前,阿里已将全部业务上云,做到所有业务资源共享,使得上千万计算资源的利用率达到40%至50%。同时,阿里云此前正式发布的芯片倚天710的核心优化指标之一就是功耗更小,让更小的能源消耗产生更大的算力。
“双11”的峰值数据如洪流一般考验着各家电商平台,对于阿里来说,今年不仅要做到平稳应对,更重要的是绿色计算的应对之道。
程立透露,“双11”的交易峰值约每秒60万笔,是日常的几十倍,但不可能去多消耗几十倍的算力来解决问题,今年的突破在于没有使用额外的资源,而是通过“削峰填谷”的方式,把“双11”高峰期时不需要应用的资源释放出来,去支撑庞大峰值的使用,由此通过算法优化降低单位算力的耗能。
“通过技术能力的提升,今年天猫‘双11’的每一笔订单在交易环节的碳排放,将在‘618’降低17.6%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希望能够比去年降低50%。”这是程立给出的预期。
消费行为背后,要倡导绿色。
消费是中国经济稳健运行的“压舱石”。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达到54.3%,高于资本形成总额11.2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周宏春认为,作为中国消费盛宴的“双11”如何倡导绿色低碳理念,对于引导整体民众的绿色消费理念来说至关重要。
“从消费这个环节鼓励人们消费绿色产品,对社会公众树立绿色观念是很有意义的,作为绿色转型的试验,从消费端引导绿色产品的核心是要通过更多的绿色消费品和绿色订单来拉动节能产品、节水产品、环境友好产品等的生产和销售,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链条来做绿色低碳转型。”周宏春说。
联合国环境国际资源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靳敏认为,从全产业链来看,电商平台天然具备推进绿色消费的地位优势,它直接面对着供给端的商家和需求端的消费者,能够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对商家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和对消费者行为的绿色转化进行理念引导。
作为今年天猫“双11”的项目负责人,郑黎清在几个月前筹备活动时,就看到了绿色消费在平台上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在今年“双11”会场设计时,她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能不能将绿色消费从一种趋势变成一种主张,变成一种主流?
这个问题的答案,直接体现在了今年“双11”:天猫“双11”首次上线绿色会场,首次为绿色认证商品打标,首次面向消费者发放总计1亿元的绿色购物券,并成立绿色商家联盟。
“天猫‘双11’做了很多年,电商通过发绿色购物券这本身就是有益的尝试。”周宏春指出,有关研究表明,政府政策不能强迫消费者必须买什么东西,而是需要通过市场对特定产品的优惠支持力度鼓励人们去消费。
他进一步说,我们做过研究,政府的作用主要让生产环节更有效,而在消费环节受到消费认知、消费倾向等多种因素影响,由于绿色消费品的价格相对较高,通过绿色消费券和政府对节能减排产品的支持,这样就能从生产端和消费端两头发力,对绿色消费起到促进作用。
关注消费者买了多少,更要关注他们买了什么和买的体验。今年天猫“双11”的项目负责人郑黎清说,平台之所以愿意花两三个月时间,为国家认证的绿色商品在“双11”会场打上标、人肉筛查,一个重要关注点在于:“希望这些有绿色消费意愿的消费者,能第一时间看到的那些真正在绿色生产上有投入的企业的商品。”
“在‘双11’的面前,有一个值得被撬动的规模亿万的绿色消费市场,这是一个很有影响、有很大社会效应的工作。”她说。
从影响力来看,经阿里首创的“双11”被成功推成了一年一度的全民网络购物狂欢节,其实际影响力已经深入渗透到线下,并成为塑造消费观念、生活理念的一个重要公共节点。进一步说,消费者的理念推动了“双11”供给的变化,而平台在“双11”有意识的引导,更在引导消费方式的变迁。
快递物流背后,要循环利用。
中国快递业务已连续七年稳居世界首位,2020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833.6亿件,同比增长31.2%,快递企业日均服务4.5亿人次,相当于全国每天有1/3的人享受快递服务,人均快件使用量约59件。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绿色物流分会执行副会长蒋浩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说,在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下,快递行业随之蓬勃兴盛,特别是在疫情之下快递量更是逆势上扬,在给广大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能源消耗。“电商要推进绿色物流主要涉及到快件包装、仓储运输、加工处理、信息处理及管理规划等环节。”
蒋浩称,根据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国家标准《绿色物流指标构成与核算方法》给出的定义,绿色物流概括起来可以涵盖五个方面,即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保,从节材的角度看,电商行业必须要解决包装耗材量大的问题。电商包装物的排放主要集中在包装箱上,如何减少包装箱的使用,提高包装箱的回收利用率,提高循环箱的使用率是电商企业需要持续加强的工作。
菜鸟在过去几年一直在纸箱上做文章。用智能箱型设计和切箱算法,减少了15%的包材使用,这一算法,已用在5.1亿个包装纸箱和快递袋,并向全行业开放。
今年“双11”,菜鸟还在“翻箱倒柜”:尽可能回收废弃包材,同时让它们实现二次循环利用。11月1日起,全国6万个菜鸟驿站将上线绿色回箱计划。同时,约1万驿站还将承担循环包材寄件使命,让快递箱更好实现“二次漂流”。
菜鸟副总裁、绿色项目负责人牛智敬表示,从近年来做快递包装回收观察到一个现象:包装回收,社区里大概是20%左右参与率,而校园群体参与率普遍能达到30%-40%。他觉得,年轻消费者用脚投票,正不断牵引着企业必须去做投入。
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鼓励包装生产、电商、快递等上下游企业建立产业联盟,支持建立快递包装产品合格供应商制度,推动生产企业自觉开展包装减量化。
同时,鼓励电商、快递企业与商业机构、便利店、物业服务企业等合作设立可循环快递包装协议回收点,投放可循环快递包装的专业化回收设施。到2025年,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1000万个。
“现在快递行业存在普遍问题,就是做绿色物流的动力不足,因为有一些外部性的成本需要企业来承担,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双碳’目标约束下的绿色物流2.0的特征,要引入绿色金融,比如企业在绿色低碳上做了投入,通过规则审批和市场交易,可能就会获得绿色收益。”蒋浩说。
面对这样的“绿色溢价”,牛智敬用了一个更大的视野来看待成本与转型的关系。他说:“双碳不只是一种责任,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任何短期的成本投入,在长期看都会变成竞争力,会成为未来高质量发展的一次机遇。”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ESG负责人陈龙认为,在面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转型过程中,需要两种机制共同作用。
一种自上而下,即国家政策引导,用控排、碳税、碳交易、补贴等方式实现;另一种是自下而上,主要通过市场和技术驱动,连接消费者与生产者。两者相辅相成,且都离不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匹配和相互作用。
在陈龙看来,比起传统的“所有者经济”, 数字经济是“参与者经济”,是影响所有人的经济形态。“这个时代,绿色要真正成为一种发展要素,驱动改变生产和消费的行为。”
他强调说,阿里巴巴作为平台在这里的意义,不仅在于用数字技术连接商家和消费者,更是用一种商业创新生态,帮助把所有能力串起来,与全社会的各种伙伴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