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从政策法规保障、商业模式构建、运行机制创新等方面呼吁多方合作,探索限定场景无人驾驶政策法规,加快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以及加速促进飞行汽车的应用落地,让消费者能够更快、更便捷地享受到高科技发展带来的未来出行体验。
探索限定场景低速无人驾驶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均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3年12月,全国新能源车保有量2041万辆。但伴随未来新能源车辆加速渗透,保有量高速增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充电市场呈现结构性矛盾,此外,用户无序充电行为及超快充技术突破式发展,也对电网稳定带来进一步挑战。
何小鹏表示,探索限定场景低速无人驾驶的政策法规开展限定场景夜间低速无人驾驶+补能试点应用。针对充电市场结构性矛盾,无人驾驶自主寻桩充电可激活夜间充电场景,填补谷时电力负荷不足,并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利用率,但尚缺乏相关政策法规支撑,亟需多方合作,开展限定场景低速无人驾驶的法规验证与探索。
他建议应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和城市,选取道路交通条件较好的主干道附近的公共充电站,在其一定半径(例如3公里至5公里)覆盖范围内试点开放试点夜间低速无人驾驶;选取具备可验证技术条件的车企面向部分终端用户开展夜间低速行驶和泊车试点活动。
何小鹏进一步表示,应推动车网互动顶层设计,构建成熟商业模式,统一相关标准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加速市场化推广。车载动力电池作为灵活储能资源与电网互动可进一步发挥削峰填谷的电网调节能力。但规模化进展缓慢,卡点众多,亟需明确商业模式及相关技术标准。
何小鹏认为,应明确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并加速构建车网互动成熟商业模式,形成各参与方稳定盈利预期;尽快制定出台车网互动各环节标准体系,实现产业链协同有序合作;车网互动支持V2L(车对外放电)至V2G(车网互动)延展应用,以更低成本实现小功率(3~6千瓦)大范围车网互动应用,鼓励目的地双向交流充电网络建设;加大对具备车网互动功能车辆及充电设备的补贴和税收减免力度,以加速市场化推广。
推动飞行汽车应用
我国在陆空两栖飞行汽车领域已走在了世界前列,加大力度鼓励发展飞行汽车,是现阶段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载人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化、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的重大议题。
何小鹏认为,应明确飞行汽车认证顶层规划加大审定资源投入,形成可分阶段实施的产品审定路径。飞行汽车作为全新物种,融合了多项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在这类创新产品及技术的认证和审查实施过程中,现行法规与标准体系支撑不足,且法规标准制修订周期较长,严重影响产品认证与上市推广进度,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他建议,应搭建飞行汽车技术标准框架,同时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进程;推进适航审定工作标准化,建立统一审查程序;增加局方适航审定人员和资源的投入,加强各中心工作交流与协调机制;出台临时性的认证监管框架,为早期测试和运营提供指导;针对陆空两栖等创新构型的飞行汽车,推进适航取证、车型公告认证等工作。
在多年的从业过程中,何小鹏发现,建设飞行汽车运行体系,从驾驶员资质空域、运行管理等多方面支持产品规模化应用。未来飞行汽车产业智能化、规模化、高密度低高度的飞行将是必然趋势,现有的民航运行体系难以适应这一全新需求,需多方参与建设多样化、规模化运行与发展需求。
“参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发展经验,推进飞行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过去十年,我国明确鼓励汽车工业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出台一系列产业支持引导政策,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中国道路。现在,我们可以参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发展经验,多方合力推进飞行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何小鹏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