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透露出强烈的信号,中国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第一期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的项目已于近期有序开工。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我国正加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光伏发电在各类生态场景下的应用探索逐渐增多,将光伏产业与沙漠风情旅游有机结合逐渐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根据美国NASA的研究,沙漠每年接收的太阳能约为2000—3000千瓦时/平方米。如果这些太阳能全部转化为电能,足以让1千瓦的电器使用3000个小时,按照我国家庭年均用电量6000瓦计算,只需2平方米沙漠就能满足一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仅我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总面积约为33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区域人迹罕至,可开发潜力巨大。
在拥有巨大发电潜力的同时,荒漠光伏产业还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光伏电站可以防风防沙,实践经验表明,安装光伏板后,大量荒漠逐步变成了草地,生态环境修复的效果非常好。”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指出,“荒漠光伏几乎不涉及拆迁等成本,还具备土地价格优势。”
当前,荒漠光伏产业已成为继造林治沙、沙障压沙之后的第三条防沙治沙新途径。“以前的治沙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现在产业融合发展思路之中,引入光伏企业治沙,在保护光伏场区的同时,还能选用适合沙漠生长的经济植物,利用沙漠发展有机农牧业,利用沙漠旅游带推动沙漠风情旅游,将沙害变为沙利,提升沙漠荒地利用价值。”内蒙古达拉特旗能源局副局长刘贵文指出。
虽然我国荒漠光伏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我国沙漠化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光伏设备提出了挑战,尤其是沙尘暴对电站运维及项目综合发电效益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果清扫不及时,灰尘带来的发电损失可能会高达30%-40%,将成为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
“荒漠化地区分很多类型,一些是暴晒但没有风沙,一些是暴晒且风沙严重,情况各有不同。设备企业应该拿出针对性的方案,在设备选型方面做好充足准备。”彭澎说,“此外,荒漠光伏普遍远离用电区域、城市以及电网线路,需要重视消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