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能源汽车是靠电力驱动,如果半路上没有电了怎么办?这个问题让一些想尝试新能源汽车的市民感到困扰。不过,以后市民可以不用再担心这个问题。
昨天下午,记者从合肥市自主创新工作领导小组2014年第一次会议上获悉,合肥今年将尝试推行“移动充电车”,给没电的新能源车辆及时充电。同时,合肥今年计划再推广2000辆以上新能源汽车,并考虑制定补贴政策以鼓励个人淘汰黄标车使用新能源汽车。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说,合肥在自主创新方面已尝到“甜头”,不论是发展新型产业,还是建设创新平台,都是为合肥长远发展打基础。
今年拟再推2000多辆新能源汽车
合肥市科技局局长朱策介绍,2013年,合肥市列入国家首批2013—2015年新能源汽车新一轮推广应用城市,全年推广新能源汽车2534辆,总数居全国首位,今年计划再推广应用2000辆以上。
想要新能源汽车在路上“顺畅”跑起来,离不开充电桩的建设。朱策说,合肥已引进一家央企加入充电桩建设,截至目前,该公司选定14处可建设341个直流快充桩,其中66个已建成投运,275个工程建设结束,正在申请强电接入,预计4月底能够投运。市供电公司计划在其四个变电站内建设253个充电桩,预计上半年能够投运。
个人黄标车换新能源车或有补贴
合肥市市长张庆军说,合肥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模式、商业模式创新、金融产品支持、技术研发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
对于今年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张庆军说,结合今年大气污染治理和黄标车淘汰工作,可考虑出台一些地方政策,“用以旧换新的政策,给予个人一定的补贴,加速私人黄标车的淘汰速度。”
今年合肥将尝试“移动充电车”
如果新能源汽车跑在半路上没电了怎么办?针对这一问题,张庆军说,前段时间在深圳调研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时受到启发,合肥可以尝试“移动充电车”。
“这是一个应急车,车上是给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应急设备,当新能源车没有电时,这种应急车可以进行路面紧急救助,最起码能让车开进站、开到家,不让车在路面‘瘫着’。”张庆军说,“不论是自己开发,还是市场购买,今年合肥可进行尝试。”
合肥将探索区域公交电动化
下一步,合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着力加强“三公”,即公交、公务、公用车领域的推广应用。
合肥市科技局局长朱策介绍,在公交领域,建议结合高新区、经开区换电站投运,探索区域公交电动化,逐步扩大到县市,并探索快充、换电技术在公交领域的推广应用。在公务车领域,建立鼓励成立新能源汽车租赁公司,创新模式,为公务出行提供方便,鼓励公务人员带头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同时,以大气污染治理为契机,结合黄标车限行,按照市场化原则,成立有关公司,推广应用电动物流车,鼓励邮政物流车推广应用,鼓励新增或更新燃油出租车应用电动汽车以及鼓励推广应用电动环卫车、通勤车。
同时,朱策建议,修订出台《进一步促进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编制《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专项规划(2014-2020年)》和《合肥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引导应用推广和产业发展。
鼓励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需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尤其是一些核心企业要制定发展的战略规划。”吴存荣说,在这个基础上,政府进行必要的支持,如公交、公务、公用车的推广以及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建设等。
“在充分调动、鼓励企业的积极性方面,要进行专题研究,拿出一个系统方案。”吴存荣说,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认识。
“我国的汽车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有可能缩小这方面的差距,这对汽车行业也是一个机会。”吴存荣说。
在谈到合肥市的自主创新时,吴存荣说,合肥在自主创新方面也尝到了许多“甜头”,现在很多外地市到合肥考察,看的都是合肥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也是合肥转型发展的必要条件。
“不论是发展新型产业,还是建设创新平台,都是为合肥长远发展打基础。”吴存荣说。
相关新闻
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7月开工
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后,昨天的会议上又传出消息,合肥在科研成果孵化平台上再出“重拳”——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将于7月开工建设,2015年9月交付使用。
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刘志峰透露,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已明确选址,将落户合肥高新区,化工机械研究所等6个科研院将作为首批进驻单位。
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敲定优先发展高端智能装备、智能材料及其制造、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智能信息技术与产品四大重点领域,包括高端数控机床、3D打印、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
研究院将采用边建设、边运营模式,今年4月起开展项目推介和高端人才引进,9月完成2014年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目标,招生人数计划为150人。(本报记者 蒋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