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政策背景下,储能被认为是一个极具确定性的行业。在外界看来,储能市场的火爆程度已经达到极致。
近年来,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锂电企业纷纷驶入储能赛道,开辟第二条增长曲线。据天眼查数据,截至2023年10月10日,全国现存储能企业已超10万家;单2023年,全国新注册储能相关企业即高达5.02万家,约占总数的50%。
储能是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能源转型提速,储能市场投资规模不断加大,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储能电池一般指的是储能蓄电池,储能蓄电池主要是指使用于太阳能发电设备和风力发电设备以及可再生能源储蓄能源用的蓄电池。目前,储能市场处于快速商业化的阶段,潜在规模巨大,相关产品在通信基站、电网建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呈快速增长趋势。近年来,全球储能电池市场快速增长,在欧洲、北美、中国等主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带动下,储能电池出货量规模再创新高。
受能源供给短缺、高用电成本和政策补贴驱动,近年来,欧洲、美国户用储能赛道迎来高速增长,是全球户用储能装机主力。
储能电池行业市场分析
据Infolink的数据,2022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总计142.7GWh,同比2021年出货量46.9GWh大幅增长204.3%,而且还在快速增长中。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户用储能新增装机量达15.6GWh,同比增长136.4%,其中,欧洲市场新增装机量达5.7GWh,同比增长147.6%,全球市场占比达36.5%。中国储能市场仍以新能源配储及电网侧独立储能为主切增长迅猛,2023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达20GW,超过去10年的总和。
高工产业研究院预计,“十四五”期间,储能锂电池总出货量年复合增长将超过50%,到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逼近500GWh;到2030年,全球储能电池市场将达2万亿元。
当前,中国已成为储能出口大国,2023年前三季度,储能电池累计出货量为157.2GWh,占全球出货量的90%以上。此外,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新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储能电池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原材料及设备、中游储能系统及集成、下游电力系统储能应用。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储能电池行业发展前景战略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分析:
储能产业链很长,上中下游各有不同。从产业链全景来看,在上游领域,电芯原材料代表企业有德方纳米。贵州安达、贝特瑞、天赐材料、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等公司;电池生产设备商有杭可科技、先导智能、北方华创、赢合科技等企业。
在产业链中游,电池组制造的代表企业有宁德时代、比亚迪、海基新能源、国轩高科等;电池管理系统制造代表企业有科工电子、高特电子、高泰昊能等;储能变流器制造代表企业有阳先电源、科华恒盛、南瑞继保等;能量管理系统制造代表企业有派能科技、国电南瑞、中天科技、平高电气等;储能系统集成代表企业有库博能源、猛狮科技、南都电源、电气国轩等;储能系统安装代表企业有永福股份、特变电工、正泰电器、中国电建、中国能建等。
产业链下游系统应用代表企业主要有国家能源、国投电力、中国华能、中核集团等。
目前,储能市场处于快速商业化的阶段,潜在规模巨大,相关产品在通信基站、电网建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和支持储能电池行业健康发展。如《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为储能电池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
我们的报告《2023-2028年中国储能电池行业发展前景战略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内储能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产品价格快速下行,企业面临巨大竞争压力。2023年11月,2小时储能系统中标均价为0.8元/Wh,较年初相比下降47%;4小时储能系统中标均价为0.73元/Wh,最低中标价格为0.63元/Wh,创历史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