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与比亚迪,又要在储能市场上“掰掰手腕”?

发布日期:2024-01-10  来源:钛媒体

核心提示:近日,比亚迪(002594.SZ)电动车销量超越特斯拉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悉,比亚迪2023年四季度纯电汽车销量达52.6409万辆,比
近日,比亚迪(002594.SZ)电动车销量超越特斯拉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悉,比亚迪2023年四季度纯电汽车销量达52.6409万辆,比此前稳坐“头把交椅”的特斯拉要高4万多辆。从去年全年来看,特斯拉交付纯电车180余万辆,比亚迪也有将近160万辆,二者差距正在大大缩小。对两大巨头间的比拼,业界、市场、当事公司也均在近期表达了各自看法、态度。

而在电动车之外的另一个战场—储能领域,两家公司近来也均有新动作。

特斯拉:启动上海储能超级工厂项目建设,预计年产一万台“大电池”

去年12月22日,特斯拉中国官宣其在上海的储能超级工厂项目建设正式启动。回溯项目源起可发现,这一超级工厂于2023年4月正式签约,规划用地在上海临港新片区,与特斯拉汽车超级工厂位于同一片区,而且,与汽车超级工厂同样类似的,这一项目也是特斯拉首个海外储能电池超级工厂。

根据特斯拉中国发布的消息,上海储能超级工厂2024年一季度就会开工,预计将在第四季度实现投产。产能方面,初期规划年产1万台Megapack商用储能电池,将向全球市场供货,其储能规模预计在40GWh的水平。对比来看,这一规模确实可观,目前特斯拉在全球储能总装机规模也才10GWh多。但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尚不好说,从相关报道及创始人兼CEO马斯克传记中都能够看到,很多时候特斯拉的风格都是制定一个看似不切实际的目标,然后再在巨大压力下尽量实现,但在储能领域,其更早投产、规划同样为40GWh的加州超级工厂,目前还远远未能实现既定目标。


对于我国新型储能市场来说,特斯拉的储能电池又是否具有绝对优势呢?

从产品端来看,根据特斯拉官网的介绍,目前特斯拉的大型储能电池有Powerpack和Megapack两种(另一产品Powerwall属于更小型的户储产品),主要用于商业设施、公共事业机构,包括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等场景。其中,Megapack容量更大,每台机组可存储超过3.9 MWh能源,能满足3600户家庭一小时的用电需求。特斯拉还称,Megapack在使用期限内的运行成本相比市场上的其他产品更低,而且提供的能源更多,可靠性更强。针对此,有业内人士评论称,特斯拉产品在性能方面确有一定优势,但从价格上来看,其在美国的售价一般在200万美元/套以上,虽然还无法准确预判上海工厂的产品价格,但预计与中国国产的相关锂离子储能电池产品相比仍会较高。

不过,上海工厂产品也存在大幅压缩成本从而打造价格优势的可能性。根据德邦证券的分析,特斯拉在中国建立储能超级工厂,也是希望能利用中国完整且成本较低的产业链优势降低产品成本。比如,特斯拉的加州储能超级工厂,就一直采购宁德时代(300750.SZ)的磷酸铁锂电池,用作组成Megapack电池组的基础。讨论群组中,不少人以特斯拉电动车连续两年在年初打响“价格战”为例,调侃未来储能产品可能也会复制此“套路”。

而对于特斯拉自身来说,储能业务近年来带来的增益也确实可观。根据其2023年前三季度披露的数据、财报,储能装机量增幅分别为360%、222%和90%,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148%、74%、36%,虽然在总体业务营收中占比还不及8%,但三季度毛利率已达到24.4%,在特斯拉体系中居首(特斯拉2023年三季度整体毛利率已跌破18%),马斯克也多次表达了对这部分业务的厚望,上海超级工厂是其中最重要的版图之一。

比亚迪:储能老玩家,挂上“新招牌”

作为国内锂电池路线的先行者,比亚迪其实早在2008年就开始了储能领域的布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在国内的出货量、市占率都是翘楚,也参与了很多示范项目的建设。

但在摸爬滚打了近十年后,国内储能业务盈利性始终不佳,比亚迪也逐渐将储能业务的重心放在了海外市场。2019年,国内尚未规模化却已涌入不少“新钱”的储能市场受国网826号文(即国家电网2019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其中提到“严禁以投资、租赁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新建电网侧电化学储能设施,且不再安排抽水蓄能新开工项目”)影响而迅速降温,不少投入大量资金的公司苦不堪言,但比亚迪当时却一派从容,因为其在海外市场已打出了一片天,尤其是在当时储能发展速度较快的英国,比亚迪325MW的储能规模,几乎占到了其整体储能业务的半壁江山。

但也正由于这种策略选择,在2020年代尤其前两年这波国内新型储能大爆发浪潮中,比亚迪国内业务进展、收获并不理想,其全球储能项目装机量还在2020年被国内、外“两开花”的宁德时代超越。

不过,2023年比亚迪明显开始在国内市场发力。其全年储能电池出货量预计超过30GWh,同比增长超150%,中标了华电集团、大唐集团、中核集团、中国能建等重点项目,还在深圳建立了储能产业园,发布了佩刀电池储能系统、储能一站式工商业新品MC-1等新产品。

在这一背景下,2023年12月25日,多家媒体报道了比亚迪旗下深圳坪山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更名为深圳比亚迪储能有限公司的消息,同时,公司经营范围也有所扩大,加入了储能技术服务等领域。变更后,这家公司成为了比亚迪体系内首个以“储能”命名的公司。这块“新招牌”也被媒体、观察者、投资者视为比亚迪将进一步加大在储能领域布局的例证。

在2023年业务重心迅速“向内转”后,不少机构预测比亚迪在国内新型储能市场的市占率会大幅提升,冲至排名榜前列,2024年或许还会继续“高歌猛进”,但此前困扰其的国内市场盈利性差的问题真的能够解决吗,目前还无明确答案。

越来越卷的储能赛道,群雄逐鹿的惨烈战场

2022年,在政策支持力度变强、资金大举涌入、下游需求旺盛的情况下,新型储能赛道异常火爆,各大厂商开启了扩产竞赛。但到了2023年,产能过剩问题逐渐显现,可正在“兴头”上的厂商并未停止动作,在“继续扩产抢占市占率,让自己打赢卡位战”的“内卷”逻辑下,产能过剩问题愈发严峻。随之而来的就是价格战,牺牲利润低价抢标,甚至出现卖得越多,赚得越少的情况。

如果看数据,这种“怪现象”会“怪”得更加明显。2023年全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同比翻了近10倍;但价格方面,到年底,2小时储能系统、4小时储能系统中标价纷纷跌破0.5元/Wh,较年初降幅超5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大龙头还是小厂商,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经营压力都越来越大,储能电池制造商更是首当其冲。

整个行业内,“撑不住了”的声音越来越多,“洗牌期要到了”的预期也越来越高。星球储能所观察人士郑威廉曾在接受钛媒体APP采访时表示,新型储能确实是一块大蛋糕,但现在分蛋糕的企业数量太多了,竞争态势必越来越严峻,行业普遍认为,未来几年新型储能赛道会有一大批企业倒下。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近日还发布预测称,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整体仍将供大于求,竞争会更为残酷,预计过半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局(此处指的更多是储能系统集成商)。

从2024年开年的情况来看,形势仍不乐观。根据格隆汇的测算,我国锂电池社会库存已高达322GWh(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而钛媒体APP此前多次报道过的电池上游核心材料碳酸锂,其价格走势仍然持续低迷。1月8日,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秘书长岳芬在中国储能CEO大会上研判,2024年国内新型储能装机仍会快速增长,但同时,行业内卷也会加剧。投资市场上,在化石能源股价上涨,新能源估值走低之际,对这些以往优质标的的质疑声、不信任感如滚雪球般也越来越大,有关“新能源是个周期性行业”的观点广为流传,此前主打成长性的公司正变得越来越不受待见。愁云惨淡下,近两日,一张“2024年国投、国电投、国能、华能这些五大六小的央国企电力集团,所有锂电储能项目都不做了,原因是收益率不行”的截图在群组内广为流传,钛媒体APP咨询了一位从事工商业储能业务的业内人士,对方称这一传言是“一眼假”,没有可信度,但他同时也表示,这类流言之所以有市场,多少也表明了圈内圈外人对行业现状的看法和焦虑。

困局之下,各企业为了生存,竞争会愈发白热化。而竞赛队伍中,除了近几年风生水起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海辰储能等,再加上加速回归国内市场的比亚迪,和预计在今年四季度实现投产的特斯拉,未来的市占争夺战将会更加惨烈。 

 
 
[ 频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3

充电桩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充电桩网.本站网络实名:充电桩网-最专业的充电桩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