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2年提及新能源汽车消费。从“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到“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传递了怎样的信号?新能源汽车消费为何备受国家层面关注?
“会议向全行业传递了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信号。”12月13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助理王都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层面关注新能源汽车消费,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能源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大和产业发展。
此外,王都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还有助于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政策的落地。新能源汽车广泛利用可再生资源和电能,具有更多选择性,减轻了对石油的依赖。同时,在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比较中,新能源汽车产生的碳排放要显著低于燃油车。
新能源汽车发展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整个汽车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王都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对于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将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整个汽车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比如传统燃油车只有加油站,但是新能源汽车现在已经有光储充检修等多元化场景,在换电模式下可能还催生出‘电池银行’,这种多样性的市场玩法在燃油车领域是较难看到的,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已经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王都称。
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保有量超过全球一半。我国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引导力量。
王都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进步极大改善了汽车同质化的现象,1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40.4%,获得了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的青睐。国家层面关注新能源汽车消费,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能源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大和产业的发展。
“现在汽车市场总体已经从增量转向存量,同时也在向需求端倾斜,要想稳定汽车消费,我们认为可以从扩大内需、保障市场健康状态、促进汽车流通消费几个方向考虑。”王都表示,建议尽快出台一些换购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以此来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同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检测也需要官方公正可信的渠道进行落地,现在年检对于新能源汽车不检测电池内部情况,存在一定隐患,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才能保障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安全。
要抓住新能源汽车出口发展时机,改善“重生产、轻服务”问题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1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近四成达84.1万辆,环比增长8.9%,渗透率达40.4%,较去年同期相比提升4个百分点;前11个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680.9万辆,同比增长35.2%。
中国新能源汽车增长远超市场预期。2022年已提前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到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的目标。
在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看来,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取代之势已经形成,原来制定的2035年新能源汽车超过50%的目标,很可能在2025年最晚到2026年就会提前实现。
对于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王都表示,协会预计2024年乘用车总体零售2220万辆,较2023年增长3%。其中,2024年新能源车的市场增长预计相对乐观,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预计将达到1000万辆,净增量230万辆,同比增长29%,渗透率达到45%。
此外,王都指出,要抓住新能源汽车出口发展时机。“2021年以来汽车出口大幅提升,对改善国内产能结构有很大帮助。同时,越来越多自主品牌汽车行驶在全球各地,将成为中国‘智造’的新名片。”他认为,在出口环境下,首先要解决“重生产、轻服务”的问题,由于标准体系不完善,售后问题日渐凸显,不同品牌由于产品特性不同,各品牌售后标准不一,售后服务水平差异较大,影响消费者使用体验。
王都表示,协会建议政府利用行政资源加大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服务体系建设,在国际市场树立起中国“智”造的良好形象;支持行业和有条件企业建设汽车行业国际营销服务公共平台,推动国内企业提升汽车出口整体竞争力。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