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因为驱动能源的变化,而是称之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动化仅是基础和前提,而智能化和网联化才是新能源汽车最终彻底取替代燃油车的杀手锏。
我在谈新能源物流车智能化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汽车智能化和新能源乘用车为什么在追求极致智能化。然后我们再来谈新能源物流车智能化与新能源乘用车有何不同,以及在实现有限智能化方面如何选择的问题。
01 你不能不知的汽车智能化
汽车智能化主要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充电、智能座舱、智能联网与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五个方面的核心构成。其中:
智能充电主要包括自动感应充电、远程无线充电、智能充电桩等,可以提高充电的效率和安全性。目前车辆无线充电技术尽管研发了近十年,但成本和充电效率依然不够理想,更多的却是车内手机无线充电功能的普及。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则通过对车辆的能源利用情况和路线信息进行分析,实时优化能源管理,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能源利用效率。混动技术就是在车辆不同运行状态下油与电驱动的智能切换,达到省油与提高续航的目的。而纯电在高速及高风阻状态下,如何节能目前还是行业待突破的难题。
智能联网,则是车辆能自动感知与识别各类互联网及物联网终端信号,包括而不限于蓝牙、WIFI、NFC、星闪( Nearlink)并便利连接,实现万物互联及多种服务,如远程控制、智能导航、在线娱乐、在线控制与管理等,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化的用车体验。
智能座舱,从物理范围来看,智能座舱包括了带给驾驶员和乘客更加安全、舒适、智能的驾乘体验所有模块,包括操控系统、娱乐系统、空调系统、通信系统、座椅系统、交互系统、感知系统等。
智能驾驶,则是采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实现车辆对周边道路、行人、障碍物、路侧单元及其他车辆的感知,在不同程度上实现车辆安全、自主、智能驾驶,是人工智能在汽车领域融合的重要方向。按智能驾驶程度的不同,一般划分为L1~L5五个的层次,其中L1~L2为智能辅助驾驶,L3~L5为自动驾驶。无论智能驾驶层次如何不同,智能驾驶都分为环境感知,决策规划和控制执行三个步骤。
尽管不同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车辆智能化以上五个方面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但现阶段普遍发展重点在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两个方面。
02 新能源乘用车为何追求极限智能化
动力、安全和舒适一直以来都是衡量乘用车性能的三个最主要因素。
在动力方面,在燃油车时代,车辆发动机气缸数及排量大小是经济型车辆与豪华车辆的重要区分指标。而在电动车时代只要选择合适功率的电机和扭矩输出就可以轻松解决车辆动力问题,尤其是提速0-100km/h纯电车型都可以在4秒之内实现,因而很难在动力方面体现车辆之间的显著的差异。在电车时代,车辆之间差异的落脚点主要在安全与舒适上,这就是为什么新能源汽车上半场电动化仅是基础与前提,而下半场的智能化和网联化才是比拼的核心与灵魂。这一点在新能源乘用车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我们都知道乘用车这一大宗商品能给其客/用户带来的价值包括四个方面,即经济价值、体验价值、情感价值与溢出价值。
经济价值主要车辆性价比要高,日常使用和维护便宜,保值率不错。经济价值是所有客户都会考虑的因素之一,只是不同的客户关注程度不同而已。
体验价值则主要表现为车辆操控性,安全性和舒适度与其过往经验及心理预期的比较差异。超过其过往认知及心理预期则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体验满足感。
情感价值则是车辆外观、内饰与品牌是否提升用户的形象与人设,也就是常说的能不能给用户长脸和有面子。
新能源乘用车的体验价值和情感价值的高低大多的参照物为同类油车和电车竞品。
新能源乘用车企为了提升产品给客户带来的体验价值和情感价值,以此赢得市场竞争优势,打造市场爆品,往往在智能座舱不同模块方面追求极致智能化,尤其是我国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一般都有如下标配:
操控系统:包括方向盘,入车自启;
娱乐系统:包括中控台屏幕、副驾多媒体;
通信系统:包括 蓝牙、WIFI、NFC、OTA等;
交互系统:包括中控屏、仪表盘、HUD;
感知系统:包括雷达、摄像头、驾驶员健康监控系统、空气质量传感器等。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价值,不少企业在车辆智慧座舱方面在交互安全的基础上,通过对软硬件特定功能配置,使驾驶员能在车机互联、语音交互、驾驶员状态监控、生物识别、车路协同、安全预警、物联网、信息安全等技术上得到更优质的体验,并在舒适化、智慧化、办公化等方向上不断进行提升,最终成了没有做不到只有用户想不到的惊艳。
而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领头羊的特斯拉在智能座舱极致化追求方面就远不如我国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所以在市场表现后劲方面也就自然不如我国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中的头部企业了。
而在智能驾驶方面,燃油车还在ADAS(汽车辅助驾驶)上持续徘徊,新能源汽车尽管受交通法规的影响大多对外说还是L2辅驾水平,但经常视频演示的却是L3及以上自驾技术。
随着城市智慧交通的发展和交通法规的调整,加上自动驾驶技术的更加成熟稳定,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时代早晚会来临。各大车企后面比的可能不仅仅是自驾技术水平的高低,更多的是谁能更加经济的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目前特斯拉取消成本高昂的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也能实现FSD(完全自动驾驶),而我们的自主品牌都还做不到,需要我们利用窗口期加速追赶和超越。
03 新能源物流车只追求有限智能化
与新能源乘用车追求动力,安全和舒适,用户在考虑经济价值的同时,甚至更在意体验价值和情感价值不同,新能源物流车作为运输和为客户赚钱的工具,更在意多拉快跑省和经济价值。因为新能源物流车的客户与用户(司机)往往是分离的,客户是不会愿意为了司机有更好的使用体验而支付更多的成本。因为车辆智能化硬、软件的配置,无论如何都会提高车辆的成本投入。因而只有对提升工作效率和驾驶安全及降低能耗的智能化对新能源物流车方有实际的价值。
在提升客户工作效率方面,主要在通信系统和交互系统上,如:导航与运输路线规划并根据车辆货物装卸状态和交通状况智能调整最优配送路线。多功能屏远程收单与交单,智能预约客户收货,预约充电,预约售后,适时监控货物状态等。
在提升车辆使用安全上,主要在感知系统,包括驾驶员健康及违章驾驶适时监控预警系统,摄像头及车辆盲区监测与预警系统等。
在降低能耗提升续航方面,车辆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等。
对于新能源物流车智能驾驶方面,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不会成为发展重点。在辅助驾驶阶段,新能源物流车驾驶员是职业司机,除了一些提升安全的智能化配置外,无需加配。而即使未来允许车辆自动驾驶,新能源物流车的自动驾驶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新能源物流车装的是货,不像乘用车载的是人,人可以自己上下车,货物不会自己装卸,无论如何都需要人员操作,所以平添成本的无人驾驶物流车不可能得到大范围应用。一些特定场景的送货机器人和某些封闭环境点对点无人驾驶物流车都是有限场景,其到底是一个噱头还是真能提升经济价值还难说。
因此,新能源物流车的智能化道路选择是比较简单的,即追随策略,在技术上只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将新能源乘用车智能化方面相关技术和配置选择性地应用在新能源物流车上即可,也不会有研发风险和试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