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约700万辆,保有量达1310万辆,增长迅速。一般来讲,动力电池使用寿命为5~8年。据有关部门测算,到2025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将达116GWh,约78万吨。未来几年我国将逐渐进入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期,如何绿色、安全、高效处理废旧动力电池,已迫在眉睫。未来2~3年是废旧动力电池退役高峰的窗口期,应高度重视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工作。
明确废旧电池去向,规范市场主体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主要采用动力电池随车销售。依据现行政策,车企具有回收主体责任,电池制造企业、回收企业具有相应责任。但在现实中,大量废旧动力电池流入非正规渠道,甚至造成新旧动力电池价格呈现“倒挂”现象。近年来,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高涨,高额的利润空间驱使非正规市场主体以类似“拍卖”的形式采购报废动力电池。据相关机构测算,市场上仅有约30%左右的废旧动力电池进入正规回收渠道。
畅通国内运输,规范管理
废旧动力电池的运输要求和包装成本较高,运输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据有关资料报道,在法规标准方面,《危险货物品名表》将废旧动力电池归类为第九类危险货物,应采用Ⅱ类包装,对包装强度、成本要求较高。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单位、运输车辆具备相应许可证,车况达到一级标准,车辆驾驶员和装卸管理人员以及押运人员要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第1部分:包装运输》还要求,如果电池存在漏电、变形、起火、浸水等危险情况(B类电池),其包装运输还应有特殊防护措施。此外,根据《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要求,危险废物的跨省转移需要移出地和接受地两省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进行联合审批,批准后方可转移,手续繁琐。目前,专业电池运输车辆很少,而且费用较高。在监管不严的情况下,企业缺乏寻求合规承运意愿。
提高拆解技术水平,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与利用大致可以分为回收、预处理、活性材料再生及电池活性材料再利用四个阶段。由于废旧动力电池型号及规格多样、形状各异,安全自动化的拆解技术是当前行业面临的主要难题。回收利用设备方面,目前行业内破碎设备多为矿山用破碎机改造而成,存在破碎精度差、碎后粒径一致性差等问题,缺乏专用化破碎设备;且目前没有实现标准化大规模生产,购置成本较高,其中通用化、智能化拆解技术是预处理阶段的关键技术之一,有待进一步突破。与此同时,行业充斥着大量不具备技术能力、生产条件、环保处理能力的小企业。截至2022年7月,我国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5000家,其中注册资本小于500万元的企业占比超过一半。
总之,预计未来几年,国内废旧动力电池将迎来退役高峰期。利用2~3年的窗口期,打通废旧动力电池流通渠道,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扶持一批具备先进技术水平的回收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扩大有效产能,推动建立动力电池资源便捷有效的流通市场机制,构建绿色、安全、高效的中国特色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体系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3
充电桩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