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快速补能的两大技术路线——换电和超充,最近都有大动作。
11月下旬,先是蔚来汽车分别与长安汽车、吉利控股签署换电战略合作协议,后来是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宣布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运营超级充电网络。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近十余年来发展迅速。可以说,先走过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现在进阶升级,开始追求“从有到快”“从有到好”。这也意味着电动化进入整合期,“新能源应用”酝酿标准化、统一化的变革。其指向,都是为了补能体系的可持续,乃至可盈利。
这是一次补能技术路线的升级争霸战。
01
换电:标准化才有未来
长安与蔚来签约仪式现场
11月21日,蔚来汽车与长安汽车在重庆签署换电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推动换电电池标准建立、换电网络建设与共享、换电车型研发、建立高效的电池资产管理机制等方面展开合作。
吉利与蔚来签约现场
11月29日,蔚来汽车又在与浙江吉利控股在杭州签署了换电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换电电池标准、换电技术、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换电车型研发及定制、电池资产管理及运营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以上这三家企业的共同特点:都是中国有影响力的主机厂,推广自身新能源品牌汽车同时在积极探索“换电补能”。
“换电模式”“便捷、高效、可持续”的应用特点“看上去很美”。但是运营中的挑战在于“投资大,资产重,周期长,环节多,非标准”。
最大的难点问题是:电池标准不统一。没有标准化,就很难有规模化,没有规模化,盈利的可能性很小。
追溯相似的“充电模式”发展进程,只有当“充电标准统一”后,才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因为充电标准化解决了各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各种新能源车型,随时随地都可以任何一根桩,解决充电补能需求。那么“换电站”也需要这样的契机。
蔚来汽车在全球市场建设和运营超过2100座换电站,其中2023年在中国市场将累计新建1000座换电站。截至11月20日,蔚来累计为用户提供了超过3200万次换电服务。蔚来拥有超过1600项换电相关专利,具有体系创新、体验领先、开放共享的特点。通过组建“电池银行”——武汉蔚能,实现“车电分离”应用,对于电池实施“以租代购”模式,降低用户前期购车成本,推动“电池循环,价值最大化”等,也在积极探索换电生态中的商业可持续性。但同样也面临着换电模式推广,带给自身的“沉重”经营压力。
主机厂作为经营主体,经营行为追求盈利为目标。如果在目前“各自为政”情况下发展换电模式,会出现“蔚来的站无法换长安的车,吉利的站无法换蔚来的车,长安的站无法换吉利的车”,这会使得主机厂长期背负着“长期亏损的重资产经营压力”前行,而且既没有标准、没有网络、没有规模,也谈不上“极致的用户体验”。然而,公共充点网络的遍地开花,随时随地可以充电,另外有超充技术的加持下,换电模式的可持续性必将遭到巨大挑战。
蔚来赶了一个早,此次结盟长安、吉利,第一步或可解决或减轻“投资大、资产重,周期长”的挑战,但是需要实现换电模式的可持续性和盈利性问题,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主机厂必须重视:电池标准化问题。
前段时间,笔者与某大主机厂战略规划部门负责人讨论“电池标准化”的问题,对方认为现在是属于汽车电动化的早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期,各种电池新技术、新材料、新应用都在探索,主机厂又各有想法,都寄于在电池差异化方面很高的期望。况且BMS(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和EMS(能量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等各家又不愿意打通。在这样的情况下,推行“电池标准化”难之又难。
那么,这次蔚来在中国汽车业,带了一个好头。主动联合两个主流主机厂,携带着极具吸引力的已经几千个建成和运营的“充换电服务网络”和200亿左右人民币资产规模的“电池银行”,打通“小联盟”之间标准统一,同步推动“行业换电电池标准”的建立具有深远意义。可谓: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推动电池标准化,才有换电大未来。
02
超充:卖高端车的必然
与换电模式,相得益彰的是超充服务,也是公共补能服务领域的另一个亮点,广受市场青睐。
宝马充电站
11月30日,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宣布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运营超级充电网络,合力满足中国客户对豪华充电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合资公司的充电网络将向公众开放,其他品牌车型也能享受这家合资公司的“超充服务”。
超充,新能源汽车“超充服务网络”投建,是新能源汽车主机厂“能源战略”布局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超级充电站的投建和运营,也面临着和“换电模式”相类似的“投资大,资产重,周期长,环节多,非标准”的挑战。
普通的充电运营商在前期“超充标准不统一,功能渗透率不高”的情况,运营需要很长的爬坡周期,所以更多的都在观望。
超充布局,即便财大气粗的“奔驰、宝马们”也难以承受超充投入之重。但是,不建超充网络,中高端新能源车型的超充价值很难彰显。就如同“给用户提供了300公里时速的车,但只能限速开40公里的时速”。产品差异化,需要在用户体现中感知。奔驰、宝马通过“合作”抱团取暖,来逐渐规模化建设超充网络,它们只有一个目的——“卖更多的车”。
特斯拉超充站
目前市场上也只有Tesla特斯拉一家的超充网更加完整,并有较强吸引力。一方面得益于在全系产品设计制造的前端,已经考虑到所有车型对“慢充、超充”的功能;另一方面,特斯拉作为中高端新能源品牌的代表,只有它,全系车型可以卖到将近100万辆/年。它有足够的用户、足够的超充需求,支撑着它的服务网络投建。特别是北美市场,特斯拉的充电标准,成为要进入北美市场充电设备厂商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03
合作才能共赢
汽车电动化“补能”中场战事决胜关键正是:不论换电、还是超充,这样的公共补能服务,需要推动标准化和生态合作,实现服务共享化。“换电”与“超充”都是给新能源汽车用户,在公共服务补能场景下,便捷高效性方面带来体验和价值。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在换电和超充这两组重磅合作之外,华为与长安等车企智能驾驶方面的合作;还有早前的小鹏与大众合作、零跑与Stellantis的合作,都是值得敬佩和高度赞赏的。在汽车产业“电动化”与“智能化”大趋势中,这些主机厂勇于“打破壁垒”,积极探索在技术、产品、应用、市场等方面合作,建立起新的生态战略,相互取长补短,发挥优势,合作才能共赢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