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兴则文明兴。近年来,郑州航空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光伏+”、新能源替代等工作为抓手,让绿色“种子”在各领域开花结果,为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增“光”添彩,为高质量发展绘就亮丽“底色”。
屋顶光伏板成片
这家企业一年省出一月工资
11月24日清晨,站在一栋办公楼下,邓刚一边享受着洒在身上的冬日暖阳,一边注视着自己手机上不断跳动着的数字,这些数字实时显示着楼顶光伏板的发电量。“这是我在港区安装的第一个并网发电项目!”他兴奋地说。
邓刚是河南航空港公用事业投资集团(以下简称“航空港公用事业集团”)的一名工程师,今年9月起,他和同事们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而郑州航空港范围内装有光伏发电设备的“绿房子”正日渐增多。
在郑州万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重工”),3.18万平方米的光伏板正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电。
“3万多平方米的光伏板意味着每小时可发电3900多度,考虑季节、天气差异,年平均发电量430多万度。”万达重工光伏项目负责人白杨告诉记者,万达重工和航空港公用事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出租生产厂房等建筑楼顶,由航空港公用事业集团投资建设光伏发电设备,所发电能由万达重工平价自用,还可获得租赁屋顶的相应租金收益。
“光伏一年给我们省出的电费加上租金,够给全厂职工发1个月的工资!”白杨说,作为一家重工企业,电费开支是企业生产成本中的“大头”,根据目前光伏运行的情况推测,万达重工从2024年起,或将不用负担“尖峰用电”时段的高价电,实现降本增效。
“以万达重工项目为例,除为企业节省资金外,这个项目每年所发电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330.5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342.33吨。”航空港公用事业集团工作人员王亮亮介绍,郑州航空港目前以“光伏+”为抓手,积极打造“光伏+公共基础设施”“光伏+养殖”“光伏+交通”等应用场景。以目前正在推进的梅河下游人工湿地及污水处理厂为例,光伏板不仅可以用来发电,还能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可有效抑制水藻类生长,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目前郑州航空港正按照“能装尽装、互利共赢”的原则,全力推进区域内项目屋顶安装光伏板,到2025年底,预计全区将新增光伏装机并网容量600兆瓦,年发电量约6亿千瓦时,可带动光伏上下游产业产值50亿元。
街头流动“绿”风景
比亚迪纯电巴士亮相港区
最近几天,郑州航空港的街头流动着一抹“绿色风景”——随着100台比亚迪纯电动巴士的投用,全区共计241台公交车辆已实现新能源车辆全覆盖。
郑州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100台巴士中,60台将用于郑州比亚迪项目通勤,其余车辆将安排在郑州航空港区616、618等新增线路。“新线路有效衔接了中原医学科学城、汽车城、园博园等热点区域,方便群众出行。”
记者从郑州航空港区建设局了解到,此次采购的纯电动巴士,是比亚迪B87及C8车型。其中,B87型车长8.7米,续驶里程超260公里,该车采用一级踏步低入口设计,上车更方便快捷,更注重乘坐体验。另一款C8型车,根据使用方提出的定制需求,采用全铝合金车身,搭载电子制动系统、空气悬架系统、司机疲劳预警系统等先进配置,进一步提升驾乘舒适感与安全性。
近年来,郑州航空港新能源车辆替代步伐不断加快,根据最新要求,全区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出租、物流配送、邮政快递、环卫、垃圾清运车辆等全部为纯电动或氢能车辆。
“郑州航空港大力推进新能源替代,不仅能起到绿色低碳的良好效果,还将不断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蓄力。”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认为,比亚迪等一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集聚,已为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一个千亿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打造城市“停车风景线”
“零碳公园”带来新理念
在新郑国际机场迎宾区,一座停车场近期“解锁”了“零碳公园”的新身份。
据了解,这里曾是新郑国际机场所管辖的一个普通停车场,后经航空港公用事业集团的改造,从外围看俨然成为一座街心公园,更是一座集休闲、停车、充电等功能于一体的“打卡地”。
“零碳公园”位于郑州航空港长安路与翱翔路交叉口西北侧,可提供生态停车位294个,其中包含30个可供新能源汽车充电的车位。
为何这里有了一个“零碳公园”的名字,这里与传统停车场又有哪些不同呢?
航空港公用事业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零碳公园”的设计理念以绿色低碳为主,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太阳能光伏板发电等方式,实现用电“自给自足”,停车场中还修建了草本花境并搭配遮阴乔木,随处可见的绿色元素,让绿色、低碳生活“触手可及”。
“我们从‘绿色营运、友善环境’的理念出发,对停车场视觉、功能进行升级。下一步,我们还将对接停车场商业项目招商,实现便捷化的停车体验,打造城市‘停车风景线’。”上述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