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动力电池行业加速洗牌的大背景下,剑指“全球前三”的中创新航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第一第二还是第三?这个我们不会去做一个绝对的决断,但是我认为全球前三一定进。”11月20日,在2023中创新航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创新航董事长刘静瑜对《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同时强调,动力电池行业技术创新空间巨大,中创新航“要做到极致性能,极致成本”。
中创新航图片1.png
来自知名咨询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为68.2GWh,同比增长27%,环比增长6%,其中,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中创新航位居全球前四强。
中创新航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戴颖表示,动力电池行业头部企业集中的格局越来越明显,中创新航市场份额在持续提升。“去年是全球前七,今年的目标是希望进入全球前五。”
“这个行业无论是快速发展的这几年,还是接下来的十年,发展前景依然广阔,空间依然巨大,应用场景会被大量释放。”戴颖同时认为,“当然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在戴颖看来,中创新航“既然可以在过去几年实现份额的持续提升,能够取得这么快速的发展,必然是和我们自身核心竞争力是相关的,既有软实力,也有硬实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放缓、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愈加激烈,如车企自研电池现象颇为典型,2023年广州车展期间,就有车企对外发布自研电池品牌,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这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说明电池太重要了。”在戴颖看来,车企自研电池也反映出电池产能并未真正过剩。“如果电池产能真的很过剩了,车厂为什么要自研电池,大量的采购就可以了。”
中创新航高级副总裁谢秋则向记者表示,自建电池厂,是“因为车厂强烈的不安全感造成的,包括去年碳酸锂疯狂涨价,涨到了60万元,造成了他们心理的不安全和焦虑,从供应链安全的角度,他们希望有一部分兜底”。
“但是车厂肯定会把电池市场放开,因为它要保证自己供应链是健康有竞争力的,一旦封闭就会没有竞争力了。”在谢秋看来,如果车企供应链都自己做了,市场新机遇、新产品“他们可能都不知道,缺乏竞争以后他们的产品力也会下降”。
谢秋对记者表示,中创新航“和各个车厂也在沟通这个事,我们在这个行业里已经16年了,做了非常多的技术储备,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自己的技术路线,车厂只是在某一个细分的技术路线做一些产能安全的保证,主要是出于这一点考虑,我们对于这个不担忧”。
除此之外,在中国车企掀起出海热潮之时,动力电池企业也在加速出海,不过与宁德时代等诸多国内动力电池企业选择布局东欧不同,中创新航将首个海外基地落子葡萄牙。
中创新航深圳研究院院长兼集团战略部负责人郑翔向记者表示,中创新航欧洲基地选址考虑到能源价格、锂矿资源、航运便利性、人力成本等诸多因素。
如在能源价格方面,郑翔表示:“能源价格对于锂电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是有很大影响。葡萄牙本身资源自给自足的能力非常强,绿电比例应该是超过了70%,不管是从价格稳定性还是总供电的绿色程度上,都更能够满足对于大规模制造型企业的需求。”
此外,在国内外诸多企业纷纷发力固态电池的情形下,中创新航在此方面的布局情况也受到行业关注。
“固态和半固态电池,公司一直是做了很多的研发工作,我们并没有对外做太多宣传。”郑翔坦言,在该领域,中创新航“在实验室阶段都已经做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第三方也做了很多检测的工作,所以下一阶段就是降成本的问题,怎么做到成本更合理、更优化”。
而对于固态电池落地应用时间点,郑翔对记者表示,这需要考虑“怎么把成本和技术做一个平衡,达到终端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性价比,到了那个时候,才是真正地具备批量商业化的可能性”。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3
充电桩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