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也是光伏产业发展最成熟的国家。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达392吉瓦。如此巨大的装机量背后,是潜力巨大的退役产品回收与利用市场。然而,“蓝海”在前,如何有效开拓仍存不少难点。在近日由中国环境报社主办、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承办的第十四期“绿金汇”沙龙上,多位与会专家就该问题展开讨论。
图为沙龙现场
经济性、技术等问题待解
国际能源署此前发布的一项预测显示,2030年中国的光伏退役数量将达150万吨,这一数字将在2040年进一步提升到700万吨,并在2050年跃升至2000万吨;零碳研究院的研究则认为,到2030年,我国退役光伏数量将达到140万吨、产值规模为130亿元,到2040年达到2000万吨、产值规模约1500亿元。
或早或晚,退役潮终将到来,虽然是潜力巨大的市场,不过,当前退役光伏组件回收利用的经济性并不可观。据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光伏回收产业发展合作中心副秘书长刘莉敏介绍,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光伏回收利用并没有经济性,回收一块标准尺寸的组件总收益是56元,但成本高达75元,回收一块就赔19元。“但这并不代表将来也不具备经济性,龙头企业的调研也提出是有经济性的。”
对此,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执行秘书长李丹表示,企业进入退役光伏回收与再利用市场,首先要判断收益性。主管部门可将有收益的环节向市场放开,如此一来,总会有企业愿意做这件事。如果技术上就是赔本买卖,无法把废弃物变为原料,导致没有利润或者利润很薄,就要考虑相关方的权责利。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硅材本身是无法再利用的,不能再做多晶硅、单晶硅。硅的用途较广泛,可替代工业原材料,按照传统方法,其铝框架、玻璃背板可以再利用,归纳到综合利用、再生利用等方面。”在再利用方面,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技术总监钟大龙提醒。
钟大龙进一步指出,由于技术上遇到的问题,造成回收企业小、散、差,参差不齐,如何把零散的小作坊、小企业力量整合,从而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是非常棘手的问题,需要国家部委以及行业、企业更多的努力。
“光伏组件回收的溯源性将是未来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刘莉敏认为,解决行业无序问题,需要做好统筹以及责任主体认定,依托大数据建立光伏回收网络,通过互联网+助力光伏回收优化布局和技术路线。
标准、政策体系研究提上日程
此外,退役光伏组件回收利用标准体系不健全也是困扰这一行业的重要问题。
“此前安装的光伏组件质量参差不齐,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很多企业已经在考虑把未到25年寿命的组件也拿下来,更换更高效的产品。”钟大龙坦言,光伏是中国的名片,产业链完整并在全球处于主导地位,但发展过程中总有废品产出,要未雨绸缪适时重视相关问题,不到等到问题来了却没有规范可依。
钟大龙进一步指出,当前,对于退役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的相关顶层规划设计存在不足,现有相关政策并不适用于废旧光伏组件的回收利用。同时,废旧光伏组件的源头获取存在一定困难,大型央企的光伏建设量非常大,组件退役时理论上还属国有资产,但国家政策并没有明确此类国有资产如何处置,导致流程不畅。此外,新能源固废跨地区的流动困难,很多政策限制固废跨地区流动。
对此,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综合业务部主任侯贵光持类似观点,他认为,光伏组件报废大潮会提前到来,技术、标准、管理政策方面空白较多。对于报废光伏组件涉及的混合物和相关的元素排放问题没有专门规定。拆解过程中,对环境风险管控还处于探索阶段,未有相关成熟的标准出台。
“要解决机构的问题,标准分类要统一纳入到机构中。要有替国家分忧、为行业解难题的机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炳炎表示,制定政策要体现鼓励性、强制性、引导性,其核心要包括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要加强总体规划,把光伏回收目标纳入整体规划中。同时,要多调研,听取国际上对组件企业的建议以及一线生产的企业意见,相关部门要对光伏退役潮有清晰的认知。”刘莉敏补充说,目前有很多机构已经在开展标准研究,包括光伏的回收标准体系,责任主体,生产责任制延伸制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3
充电桩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