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东营大地,现代能源产业发展“丰”景如画——地面,一片片光伏板点缀田野乡村、厂矿企业,熠熠生辉;海上,一台台百米高的风电机组迎风旋转,将清洁绿电源源不断汇入电网;地下,我国最长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内碳流滚滚……
近日,在利津县锦程控股集团新能源专用车产业园的整车组装车间内,工人正在生产组装电动工程车。该产业园是东营市首个新能源工程车生产项目,主攻新能源重载工程车、国内换电式新能源矿卡等车辆,项目年产能可达1000台套。 记者 周广学 报道
当前,新能源及储能产业已成为产业升级竞争高地和发展新增长点。东营正在发挥优势条件,开发利用石油、光能、风能,发展储电、储油、储气、储碳等储能产业,科学谋划新能源及储能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光伏、海上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加快打造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特色优势突出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全面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揽“风”借“光”
能源结构向低碳化演变
在现代能源经济这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东营蹄疾步稳,驰而不息。
垦利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光伏发电现场,一望无际的光伏板在阳光照耀下闪着粼粼银光,全省单体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华润财金红光渔业800MW渔光互补项目于今年7月实现全容量并网。项目每年可提供清洁电量11.21亿千瓦时,节约标煤37.9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90.2万吨。
距离东营港20公里的渤海中部近海海域,全国平价海上风电第一度“绿电”去年在这里发出。2022年底,山东能源集团渤中海上风电A、B1场址90万千瓦项目顺利并网,并网以来累计发电超16亿千瓦时,单日最高发电量达到1845万千瓦时。十四五末,总装机规模将超过400万千瓦,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超130亿千瓦时,每年可等效节约标准煤约37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100万吨,为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底色,从高碳走向低碳,最终实现零碳、负碳,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能源革命、能源转型的大势所趋。
“追风逐日”,风光无限。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势在必行。东营扛牢能源转型责任,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重点推进实施东营风光储一体化基地、渤中海上风电基地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全力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书写能源低碳转型、绿色发展新篇章。
今年,市政府印发《东营市碳达峰工作方案》,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加快鲁北盐碱滩涂地千万千瓦级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建设,积极推广氢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多元利用,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500万千瓦。目前可再生能源装机已超越火电装机成为第一大电源,已实现增量能源消费(扣除原材料用能)全部依靠可再生能源提供。截至今年10月,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591.37万千瓦,发电量72.84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72.35%、76.67%,均居全省第一。
做大“储”文章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新能源发展的同时,如何打破“靠天吃饭”困境?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新型储能势在必行。
作为新能源的“稳定器”,储能不仅关系着能源安全,也是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的核心。
走进胜利油田电力分公司电力调度中心,一块巨大的可视化大屏上,三条曲线在不断变化着。它们分别代表火电机组运行负荷、光伏电站负荷、电力现货交易价格。三条曲线相互耦合,反映了胜利油田油气生产电力消费情况。
“新能源的核心就是对发电上网友好地消纳。”胜利油田经营管理部油田电力技术专家严川说。统筹火电、绿电等电力资源,胜利油田自主研发建成了国内首个油气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实现多能平衡互济、源荷高效匹配、新能源友好消纳,从能源消费向能源调节转型。
发展储电产业东营优势突出。当前,东营市已纳入规划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达30.8GW、全省最大,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达到460亿千瓦时左右,接近东营市全社会用电量。可再生能源发展离不开储能的支持,目前,已建成投用39.9万千瓦的新型储能,到2024年6月储能规模将达到114.9万千瓦。规划到2025年储能规模超过380万千瓦,到2030年储能规模超过700万千瓦。
东营在做好储电的同时,还在储油、储气、储碳等方面蓄势。
储气产业风生水起。2021年8月25日,位于垦利区的胜利油田永21储气库开始注气,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山东省首座地下天然气储气库,也是全国第一座利用水淹枯竭气藏改建的储气库,设计库容5亿立方米,工作库容2.38亿立方米,日调峰供气能力198万立方米,可满足500万户家庭日用气。被称作地下“天然气粮仓”的储气库,是应对冬季用气高峰的重要保障。胜利油田永21储气库采取周期运行方式,达到为用气市场进行调峰的目的,目前已顺利完成两个注气周期生产任务。
储油产业成果丰硕。10月20日,在胜利油田新东营原油库,原油库经理张士峰接过了由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颁发的“碳中和”原油库证书。这是国内首座“碳中和”原油库,从项目设计到建设全过程,胜利油田探索节能降碳路径,应用绿电替代减碳技术,开展能源梯级利用降低生产能耗,打造了“零异味”“零泄漏”“零固废”“零排放”的绿色智能原油库。与老油库相比,新油库库容扩大30%,单位库容用地降低25.6%。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0.7%,成为环境友好花园式油库的典范。
储碳产业势头渐劲。一头连接齐鲁石化,一头连接胜利油田,7月11日,我国最长二氧化碳输送管道——“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投运。CCUS既是一个“储”的保险箱,又是一把“采”的金钥匙,油井“吃”进二氧化碳后“吐”出更多原油。目前,胜利油田在13个区块应用CCUS技术,累计注入封存二氧化碳60万吨,增油5万吨。
打造“绿色储都”
储能产业多元化竞相发展
当下,省能源局将东营市列为新型储能及储能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市,东营市将促进储能产业高质量跃升发展作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积极创建国家级新型储能实证基地,全力打造链条完整、配套齐全的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不断擦亮“山东东营——绿色储都”的靓丽名片。
走进东营昆宇电源科技有限公司,一排排“集装箱式储能系统”映入眼帘,这就是公司新升级的“预制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一个集装箱单仓达45尺,可储能5000千瓦时。
东营昆宇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岳鹏介绍,公司具备电池模组组装和电池储能系统集成的能力,现在有两条产线,年产能达到4G瓦时,处于山东省省内领先地位。目前,公司准备在东营追加投资6GWh的电芯项目,项目拓展后将填补东营市储能电芯的产业空白。公司聚焦液冷储能、钠离子电池等前瞻研发方向,联合开展储能技术研究,大力推动储能产品生产制造,助力全市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锂电池储能方面,东营市电解液相关生产企业已达6家,其中,胜华新材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锂电池电解液材料供应商,山东巨电的落地将补齐东营市锂电产业链中电芯生产的环节。
在压缩空气储能方面,胜利油田依托自身成熟的油气藏开发技术,联合清华大学建立了深地空间绿色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完成了油气藏深地空间压缩空气储能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深地空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计划2024年6月完成1兆瓦/4兆瓦时验证平台建设,已编制完成百兆瓦工程设计方案。
在氢储能方面,2023年5月28日,胜利油田石化总厂建成投用了全省首个绿电制绿氢及绿氢对灰氢替代试点示范项目,为发展绿氢炼化做出示范。山东汉德自动化控制设备有限公司首套1300标方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于2023年5月8日成功下线。
还有飞轮储能、重力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东营市都取得了突破发展。
“当前,东营市已经形成涵盖材料生产、设备制造、储能集成、多场景应用四大领域的产业格局,储能产业呈现出多元化竞相发展的局面。”市发改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东营市已建成储能项目7个、装机容量达399兆瓦/798兆瓦时,规模居全省前列。胜利油田利用深地空间建设压缩空储能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与清华大学(电机系)联合成立深地空间绿色能源联合研究中心,1兆瓦验证项目将于年底前建成。东营市共有4个项目纳入山东2023年度新型储能入库项目(第一批)名单,合计入库规模75万千瓦,约占全省入库项目总规模的十分之一。其中,锂电池类优选项目入库3个,合计入库规模70万千瓦,入库规模总量居全省第一位,约占全省锂电池类优选项目入库规模的六分之一。
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站在相同的竞技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积极应用新技术,主动发展新业态,努力布局新能源赛道,全面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这是东营主动参与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事业的责任担当,更是主动挖掘资源禀赋开辟产业发展空间的探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3
充电桩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