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等大佬纷纷布局,钠电池产业链获资本市场热捧

发布日期:2023-11-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核心提示:11月9日,由湖南四杰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1.2GWh钠离子电池储能与动力电池PACK项目在岳阳汨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投产。公开资
11月9日,由湖南四杰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1.2GWh钠离子电池储能与动力电池PACK项目在岳阳汨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投产。公开资料显示,此次正式投产的1.2GWh钠离子电池储能与动力电池PACK项目于今年9月26日签约,项目第一期计划投资近2亿元,年产值约7亿元,3年内规划新增储能生产线2条,预计实现年产值20亿元以上。

有数据统计,截止到今年6月全国已经投产的钠离子电池专用产能达到10GWh,相比2022年年底增长了8GWh,预计2023年全年我国钠离子电池专用量产线产能将达39.7GWh,2025年底我国钠离子电池专用量产线产能将达275.8GWh。宁德时代、海四达、湖南立方等已经进入实质性建设并进行设备招标的企业定然是钠电产能扩张的主要力量。

钠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契机始于2021年碳酸锂的大规模涨价。为了控制生产成本,技术研发人员开始逐步探索钠离子的实用化应用,美国的Natron Energy、英国的FARADION 、日本的岸田化学、国内的中科海钠、宁德时代、钠创新能源等公司均在钠离子电池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2019 年3月,中科海钠发布了世界首座 30kW/100kWh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2021年6月推出1MWh的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并在山西太原投运。

虽然目前碳酸锂的价格早已回稳甚至呈现下降趋势,但抓住“风口”的钠离子电池已经引发行业关注。对此,不少业内人士判断,未来钠电和锂电对立的观点会逐步消失,多元互补会成为主流。在储能电池领域,锂电池的长期主导地位依旧稳固,钠电池有独属的应用场景。

现阶段布局钠离子电池生产和制造的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宁德时代、比亚迪、鹏辉能源为代表的传统锂电池厂商,凭借技术迁移切入钠离子电池领域;另一类以创新能源、传艺科技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凭借创新研发打算在全新领域对宁德时代等老牌电池企业进行“弯道超车”。

资本市场也开始逐步“押宝”钠电,据索比头条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0月已有超过28家钠电产业链企业获得融资。目前来看钠电产业链企业的融资阶段大多属于天使轮以及A轮。覆盖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全产业链。天使轮的融资项目的高占比也透露出了“开拓者们”对于这一新兴技术领域的摩拳擦掌和跃跃欲试。

当然跨界大佬们也在积极把握这一风口,今年9月武汉光谷咖啡创投与高容量钠离子电池磷碳负极材料领域企业武汉固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举办投资签约发布会。值得注意的是,光谷咖啡创投是由小米手机董事长雷军和光谷软件董事长李儒雄共同投资创办。雷军在钠电池上下游企业的布局远不止于此,2022年7月,小米集团参与了材料企业融通高科的D轮融资,目前融通高科已规划2.45万吨钠离子/3000吨三元生产线;8月,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参与了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生产商珈钠能源的Pre-A轮融资;9月,山东零壹肆先进材料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小米智造持股5%。

万众期待之下钠电这个储能“流量明星”也有属于自己的发展困局。虽然钠离子电池较锂离子电池成本低很多,但是因为产业链没有搭建起来无法实现量产,现阶段钠离子电池较锂离子的成本优势无法显现。某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商调侃:“理论上是有优势的,但因为无法大规模量产,而优势无法体现,市场就不会主动选择。市场不主动选择,规模化产业链就无法构建,优势就无法体现。这是一个‘闭环困局’。”至于如何才能打破这样的闭环,只能寄希望于前期的“开拓者们”加速突破,构建全产业链链条,联通上下游,真正的将钠电打造成有切实成绩的“实力明星”。

 
 
[ 频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3

充电桩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充电桩网.本站网络实名:充电桩网-最专业的充电桩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