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政策一举多得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的同时,形成了涵盖基础材料、零部件、制造装备等完整的产业体系,具备了支撑产品全面市场化拓展的基础和条件。
然而,目前还面临充换电便利性有待提升、产业融合发展不够等突出问题,同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对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也提出更高要求。
华安证券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底,全国公共领域汽车保有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约为10%,公共领域汽车电动化进程发展缓慢。车辆使用频率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较低,燃油消耗和污染排放总量占比大的问题尚未缓解。
《通知》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公务用车、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物流配送、机场等7个重点领域的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我国多个城市已开启了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的进程,且有不小的收获。
深圳市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已有十余年,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深圳市投入纯电动公交车15896辆,成为全球率先实现公交100%纯电动化的城市,年均节约34.5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量135.3万吨。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推动提升车辆电动化水平,可以有效促进节能减排。
“试点”在前、以点带面,受政策推动,试点工作或成为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的重要“助推器”,并开拓出一条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
从消费端牵引新能源汽车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已超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的目标。
“提前完成任务”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支持。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其中补贴和高油价因素起到重大作用。然而,自2023年起,延续13年之久的新能源汽车国补政策正式画上句号。在国补终止后,新能源汽车的整体销量出现大幅下滑。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在国补退出后,全国新能源乘用车消费市场随即出现调整,处于政策切换后市场适应,并逐步回暖的关键调整期——关键调整期内推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对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有何意义?
“我认为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从消费端牵引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推行过程中,新增车辆会实现增量的替代。”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董彦岭表示。
续航能力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顾虑之一。在董彦岭看来,如果在公共领域用车替代的过程中,能迅速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间接打消消费者的“后顾之忧”,激发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活力。
《通知》指出,以车辆电动化水平大幅提高、充换电服务体系保障有力、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为主要目标,重点提升车辆电动化水平、促进新技术创新应用、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健全政策和管理制度。
郭守刚表示,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推动提升车辆电动化水平,不仅可以有效促进节能减排,带动基础设施建设,还能促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探索和创新应用,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
“做试点工作要基于一个前提,也就是我们说的可能性问题。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技术逐渐成熟,为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提供了条件。试点城市可以通过示范促进产业发展,实现激励相容。”董彦岭表示。
拿下试点,青岛颇具优势
不是每个城市都能成为“试点”。董彦岭表示,以合肥、上海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较发达城市,成为试点城市的可能性会大一些。除此之外,越大的城市越容易实现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以公交车为例,使用频率越高的城市,在普及新能源公交车的过程中折合的运营成本将越低。”
盖世汽车数据显示,2022年,有10个城市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0万辆。其中,上海市的销量最高,约33.25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达47.84%。杭州市与深圳市位列二、三位,销量分别为21.30万辆与21.15万辆,渗透率分别为44.12%与48.09%。
结合人口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大城市中,有8个城市的人口数量位列城市人口数量排名的前十位,分别为上海、深圳、广州、成都、北京、苏州、重庆与天津。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以上8个城市或所在的省份均发布过与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相关的政策,可以说为争当试点城市打下了一定基础。
视线聚焦山东,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多点开花”的山东,哪个城市有机会成为试点城市?“我认为,青岛、济南、烟台等城市成为试点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些城市的人口相对密集,在财政、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较好的条件。”董彦岭表示。
近年来,青岛市汽车产业涨势迅猛,汽车消费已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2022年,全市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17.1万辆,较去年新增5.1万辆;全市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5.8万辆,排在省内城市的首位。即墨、莱西与西海岸新区三个主要集聚区基本形成,合力逐渐释放。
“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的便利性,既要实现充换电基础设施数量的增长,也要推动充换电技术创新和充换电技术标准的完善。”能链研究院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岛市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延伸,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数字网络打造等方面,已积累了较大优势。
向充电深层次探索,特来电已经抢先出发。企业成立八年来,特来电及其母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过20亿元,将“面向于大规模电动汽车的充电网”作为重点,提前布局。
成立于2016年的能链抢抓发展先机,用六年的时间扎根能源产业,建立了覆盖油、电的两张数字化能源补给网络,如今已成为助力交通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升级的行业大中台。为有效疏通充电行业面临的诸多“堵点”,能链智电以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为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产业打造出“能链综合能源港”,从产业各环节入手,提升效率与服务,助推充电桩新基建与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之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来到新的路口。日前,青岛市印发《青岛市加快清洁能源供热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青岛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动力。厚积成势、快速发展,若青岛市能拿下试点,必将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形成良好助推。
(半岛全媒体记者 许耀文 实习生 宋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