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终极问题的解决之道上,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三强,蔚来、理想和小鹏选择了不同的方向。
理想的增程式解决方案不管李想怎么吹,但在业界看来始终是一种过渡方案,取巧且不纯粹,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之列。
而蔚来和小鹏,则是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小鹏孤注一掷的超快充
用提高充电效率来降低用户的补能焦虑,这是小鹏当下选择的路线。
前两天,小鹏刚刚发布了480kw超级快充技术,小鹏甚至是专门为这项技术搞了一场直播实测充电速度。
先简单科普一下:搭载480超级快充技术的S4超快充电桩,最大输出功率为480kw,单桩最大输出电流可以达到670A,这已经是目前行业的最高水平。
用小鹏官方的表述就是:“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发布会上的实测也确实证明了这个表述绝不夸张。毫无疑问,这个噱头的宣传意义甚至要大于实用意义。
因为想要与新技术匹配,需要产品和充电设施也要同步升级。
目前,仅有基于800V高压SiC平台的首款车型G9的顶配版,也就是配备了480kw高性能三元电池的版本,同时要使用小鹏的S4超快充桩,才能够有这么高的充电速度。
换言之,小鹏P5、P7、G3的车主们,从硬件基因上就已经无缘超级快充了。想要体验超级快充,要么等升级换代,要么现在直接上顶配G9。
其次是充电桩的建设和改造。不管是原有的S2充电桩的升级改造,还是新的S4充电桩的建设,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当中还要考虑各地电力基建的情况,毕竟S4是超高压,对电网基建的要求更高。
从小鹏给出的信息来看,今年也只会在10个城市开始建设,可以看得出来建设速度并不快。何小鹏给出的目标是在2025年达成再建设2000座超快充站的目标。也就是说,要想轻松的找到小鹏的超快充桩,至少得三年后。
当然,从小鹏的态度上看,目前是将宝完全押在了快充技术上,把超快充看作是未来智能汽车的胜负手之一。
包括未来小鹏的所有车型都将支持超快充,这意味着所有车型都要基于800V高压SiC平台开发,而且要搭配更高性能电池,这个成本是否控制得住?
而更更更重要的是,这项超快充技术是小鹏自主研发的,这与其他品牌的快充技术,与第三方的充电桩都是没有相通性的。从一个角度看,或许会有更多新用户冲着超快充选择小鹏;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小鹏的用户越来越多,或许很多用户还是会使用第三方充电设施,那么就丧失了超快充的意义。
所以小鹏只能是以“孤勇者”的身份在普及超快充这条道路上前行。
如果成功了,超快充就成了小鹏的一个标签;但如果这条路线失败了,小鹏也没有回头路了。
蔚来曲高和寡的换电
蔚来是从诞生之初就规划了更为激进的换电模式。
换电模式从效率上来说是能从根本上解决用户痛点的,来换电站,5分钟换块满电的电池,然后走人,这种模式的体验基本上无限接近了加油站的体验,是任何快充技术都无法比拟的。
同时,换电模式还可以省去用户承担电池衰减的风险,甚至方便用户将来升级更大容量,更高性能的电池。在商业模式上,蔚来的电池租赁方案也是一个有效的尝试和探索。
但是,换电模式最大弊端在于重资产运营。数据显示,蔚来一代换电站成本约300万元,二代换电站成本在150万元左右,远远超过了建设充电站的成本。
而这还仅仅只是建设成本,每个换电站的运营成本,以及增加的储备电池成本都没有计算在内。基本上,目前的换电站都是亏损状态的。
由于蔚来粉丝们高得异常的忠诚度,让蔚来得以在自己的体系内把换电模式建立起来。在蔚来用户群中,甚至有“电区房”这样的说法,意思是自家小区刚好位于换电站附近。
目前蔚来在全国共有1048座换电站,投入超过50亿元,已经完成超过1000万次换电服务,这可以看成是蔚来独有的竞争力,但同时也是一个极重的负担。以至于蔚来曾经推出的终身免费换电政策也不得不在2021年终止。
所以在各家新能源车车企中,也只有蔚来一家在力挺换电模式。
来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但从2020年开始,情况有了变化。
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提及“推动换电模式发展”,意味着换电模式有了上层政策指导。
背地里搞了好几年换电技术的吉利,把换电战略写进了自己的2025龙湾行动当中,并且开始把首款换电车型拿到出租车市场试水。
而在to B端的网约车运营市场,默默耕耘了换电模式很多年的奥动新能源蠢蠢欲动,其已经拥有了450座换电站,规模上仅次于蔚来,而且已经实现了一个换电站可同时为不同品牌车型进行换电。
蔚来也提出了向第三方车企、机构逐渐开放其换电体系的意愿,打造更高效快捷的补能方式。
不过这一切目前来看还是雷声大,雨点小。
最大问题还是在于标准的统一。想要大规模普及换电模式,不能靠各家车企各自为战。但想要各家车企开放换电底盘的借口,统一电池包形状或者是对第三方开放电池技术参数,这涉及到了各家的核心利益。而且这还需要像宁德时代这些动力电池供应商的参与和配合。
这是一个多方协同,需要漫长时间才能达成的目标。在此之前,蔚来还是得继续独自死扛换电模式。
写在最后:
从笔者个人角度来说,换电+超快充相互配合,补能方式多元化才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但现在无论是换电,还是超快充,都是各家车企自成闭环体系。你选择哪一种补能方式,就意味着入哪一家的门。眼下还看不到这两条路线有规模化和统一化的可能性,所以,你觉得哪一种技术路线才是补能的终极解决之道呢?(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