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迎来新增长点新定位塑造行业新格局
从国内来看,“十四五”期间是我国建设抽水蓄能的关键期,抽水蓄能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关键意义。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603357)副院长赵增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风电、光伏发电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电源结构,加之疫情影响下全球工业用电需求整体下降,居民用电占比增加,多种因素交织下电力系统对灵活调节资源需求更为迫切。由此,抽水蓄能在保障全球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方面重要性日益突出。
据赵增海介绍,自去年以来,利好抽水蓄
能的政策接连出台,去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对两部制电价政策、费用分摊疏导机制等各方关切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9月份印发的《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则从全产业体系提出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等。
赵增海指出,随着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阶段,抽水蓄能的发展格局正在发展改变。在新发展阶段,抽水蓄能有四方面的定位,分别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构建风光蓄大型基地的核心依托、构建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基地的重要组成以及规模化拉动经济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而在促进经济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方面,由于抽水蓄能电站分布广、工程规模大、总投资高、经济拉动效应明显,在电站建设期可通过直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提升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水平,带动就业、改善民生;电站建成后可带动旅游等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地方财税收入。
同时,随着抽水蓄能在全国范围内加快实施,该产业与地方经济发展融合效果愈加凸显,围绕抽水蓄能构建“抽水蓄能+旅游”“抽水蓄能+康养”等“抽水蓄能+”模式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产业链协同多产业融合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熊敏峰表示,抽水蓄能是当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电力系统绿色低碳清洁灵活调节电源,与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等联合运行效果最好。为落实新型电力系统要求,抽水蓄能电站要承担的任务比以前更多,一定要全产业链实现协同创新、协调创新,通过“创新”创造价值、疏导成本,通过“创新”补齐勘测设计、装备制造的短板。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郑声安认为,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抽水蓄能产业责任重大,应加强新增站点纳规、产业链协同、多产业融合。
在加强新增站点纳规工作方面,郑声安表示,结合抽水蓄能跨区域配置、新能源消纳及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需要,以及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大型新能源基地和西南清洁能源基地开发中水风光蓄一体化、风光蓄一体化应用的新场景,进一步开展抽水蓄能选点工作,优选一批经济指标优、工程建设条件好的项目,推动纳入《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在中小抽水蓄能电站方面,优选一批建设工期短、距离新能源和负荷中心近的项目,并积极推动示范工程,作为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的有益补充。
在加强产业链协同方面,郑声安表示,在当前抽水蓄能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确保产业链各环节联动发展、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保障能力至关重要。从当前来看,勘测设计行业首当其冲,众多项目需要在“十四五”核准开工,各方都在呼吁要加快前期工作。随着项目开工数量的增多,施工能力、设备制造能力、设备安装能力、产业链资源供应能力等都需要提前谋划和布局。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下一步将通过开展产业链监测和行业培训、交流及标准化等工作,加强产业协同与能力提升,助力抽水蓄能产业的发展。
在加强多产业融合方面,郑声安表示,首先,要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抽水蓄能是环境友好型工程、安全工程。其次,在当前持续巩固乡村振兴和拉动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要加强产业融合,充分发挥抽水蓄能风景秀美、交通便利的优势,将抽水蓄能与地方旅游、康养和乡村振兴建设紧密融合,建成众多的蓄能产业生态文明示范区,把抽水蓄能项目区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省内闻名的旅游景区,打造成为县内居民周末闲暇必去地和打卡地,切实推动项目区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