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源建设情况
“十八大”以前,我市能源结构性不合理,缺气少电,全市电力装机规模仅26万千瓦,均为小水电,年发电量11.2亿千瓦时,电源建设与电网建设脱节,难以满足我市用能需求。经过“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建设,金沙江干流六个梯级电站,5座集中式光伏电站、3座风电场、500千伏金官换流站、500千伏太安变电站陆续投产发电,各电源点之间互补联动,极大地增加了电源保障能力。2021年,电力总装机达到1463万千瓦,全部为绿色能源发电装机,占全省绿色能源发电装机的17%;发电量达到650.5亿千瓦时,占全省发电量的18%,丽江已成为我省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
二、电网建设情况
随着丽江市经济社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为满足丽江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行业的要求,我市加强电网建设,通过强化电网网架结构,做强主网,完善配网,推动源网荷协同发展,随着一批骨干电网工程相继建成,全市供电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丽江全社会用电量从“十一五”末期的15.9亿千瓦时提高到了“十三五”末期的36.49亿千瓦时,增长了129.5%;最大负荷从346兆瓦增加到了614.45兆瓦,增长了77.59%。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77%,综合电压合格率为99.27%,户均配变容量为2.45千伏安。相较于“十一五”,能源保障网更加完善、电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500千伏金官换流站、500千伏太安变、220千伏凤鸣变、220千伏华坪变增容等一批骨干电网工程相继建成,全市供电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城乡电网结构明显改善。
(一)主网建设实现优化升级
500千伏变电站从无到有,220千伏及以上电网建设有序推进。“十一五”以前,全市仅有1座变电容量220千伏变电站,变电容量为150兆伏安,110千伏及以上线路长度1007. 3千米。主电网结构以辐射型供电,单变、单线供电为主,电能质量差、供电不稳定、可靠性差。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市新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500千伏直流换流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3座,主变容量780兆伏安;110千伏变电站21座,变电容量1281. 5兆伏安,110千伏以上线路较2008年增加了524千米。基本上形成以500千伏太安变为供电中心,220千伏和110千伏为骨架,以双辐射结构为主的供电格局,提高了全市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电网结构日臻完善,全市的供电能力明显提升。
(二)农村电网得到较大改善
我市处于滇西北较偏远地区,“十一五”以前,农村电网老化陈旧,供电半径严重超标,导线多数为铁丝或散股导线,电能质量差,供电可靠率低,安全隐患大。尚有无电户15000余户,人口6万余人。“十二五”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21.65亿元进行农村电网改造,新建和改造农村10千伏线路4757公里,配电变压器3290台,全面解决了无电人口,农村综合电压合格率提升到99. 3%,供电可靠率提升到99.8%,户均配变容量提升到2.35千伏安,所有贫困村都通了动力电,全市农村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电力保障。
(三)增量配电网改革试点有序推进
2015年3月15号,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开启了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序幕。2016年10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出台了《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鼓励社会资本有序投资、运营增量配电网,促进配电网发展,提高配电网运营效率。我市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向国家申报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通过努力争取,华坪工业园区和古城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区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和第二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目前,两个试点均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华坪工业园区增量配电改革业务试点获得6.8亿元地方专项债券支持,建成110千伏变电站1座,在建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为入园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用电保障;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增量配电改革业务试点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已正式投入运营。
三、油气建设情况
(一)天然气发展概况
2017年3月,丽江中石油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投产通气,中缅管道天然气正式进入丽江,丽江步入管道天然气时代。截至目前,丽江市共建成城镇天然气管道200余公里,拥有天然气商业用户160户,居民用户4万余户。市内现已建成汽车加气站3座,正在建设2座,现有746辆运营车使用天然气。2021年,全市管道天然气输气量达2686.58万立方米,是2017年58.15万立方米的46倍。目前,古城区、玉龙县主城区已通管道天然气,永胜、华坪、宁蒗县未通管道气,其中永胜县、华坪县工业园区、部分居民采用LNG进行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