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燃油车呈现竞争关系 新能源车短期仍将高速发展

发布日期:2022-03-30

核心提示:新能源车市场份额接近20%的月份,达到了将近7个月的历史跨度。徐长明指出,原因是其出现了相对于传统汽车有超强竞争力的产品。在古
 “新能源车市场份额接近20%的月份,达到了将近7个月的历史跨度。”徐长明指出,原因是其出现了相对于传统汽车有超强竞争力的产品。在古惠南看来,新能源车市场能高速发展,得益于过去几年科技创新的速度。

聚焦当下,新能源汽车存在着许多市场变量因素。熊甜波表示,“但我们始终坚信,中国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电动车市场,未来可期。”徐长明也认为,新能源汽车还将保持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并且和传统燃油车车之间是竞争关系而非替代关系。

“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是因为出现了相对于传统汽车有超强竞争力的产品。”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表示,“智能化和电动化是互动的关系,电动化为智能化降低了门槛,智能化又为电动化带来新的动力,二者相互助推,未来智能化将对电动汽车形成新增拉力。”

3月25-27日,以“迎接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新阶段”为主题,2022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线举办。来自政府部门,以及汽车、能源等领域的行业机构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新能源汽车迎爆发期

自2021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实现爆发式增长。徐长明表示,去年全年,国内新能源车累计销售326.6万辆,同比增长156%,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6%提升至15.7%;今年前两个月,新能源车累计销售76.5万辆,同比增长1.5倍,市场份额达到19.2%。

“实际上,新能源车市场份额接近20%的月份,达到了将近7个月的历史跨度。”徐长明指出,“出现爆发式增长就一定有突变的因素,相对于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推出了有超强竞争力的产品。”

徐长明举例到,在中高端市场,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通过实现国产和下调价格,月销量接近2万辆水平,从油车车市场争夺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在低端市场,五菱宏光MINI EV自2020年8月上市以来一路走高,产生很大的市场竞争力。此外,以比亚迪DMI为代表的混动产品通过技术进步提升竞争力,且价格远低于现有的纯电和插混车型。

“2021年新能源汽车已迈入爆发元年,”比亚迪汽车产业办公室主任、销售研究院院长熊甜波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高密度的技术创新引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丰富的新能源产品及车型布局,也推动着市场增量;新兴的主力消费群体对新能源认可度更高。

在广汽埃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古惠南看来,新能源车市场之所以能高速发展,得益于过去几年科技创新的速度,续航里程从前几年的两三百公里起步,到现在普遍达到了五六百公里。另外,借助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智能网联车科技也在快速发展,这特别受到年轻人群的喜欢,在拉动新能源车消费中起到重要作用。

“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也对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国家‘双碳’战略,以及新能源车补贴政策等。”古惠南补充道。

短期内仍将高速发展

聚焦当下,新能源汽车存在着许多市场变量因素,比如相关政策的不稳定、配套和供应链体系不完善、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等,都可能对新能源汽车市场造成短期影响。熊甜波表示,“但我们始终坚信,中国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电动车市场,未来可期。”

熊甜波解释道:一是新环境,油价持续上涨,新能源车辆使用成本低的优势进一步突显;二是新认知,当前国货兴起,自主品牌实现从各价位,到各级别新能源车型全覆盖;三是新产品,近年来新能源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有竞争力的车型;四是新服务,线上+线下等多渠道消费场景的拓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完善、更便利的消费体验;五是新市场,新能源出口极具潜力,或将成为高速增长的新引擎。

古惠南也表示,新能源车ToC端的增速远远超过ToB端,前者在行业的比例逐步提升,反映出个人消费市场被充分激发;也反映出,从过去依靠国家政策(如出租车、网约车必须购买新能源车才能上牌)的被动消费市场,转向主动消费市场。古惠南说,“随着ToC端消费者的激活,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徐长明也持有相似观点,“新能源汽车还将保持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并且和传统燃油车车之间是竞争关系而非替代关系。”徐长明认为,首先,“双碳”战略会形成新的推力;其次,智能化形成新增拉力;再次,规模化使上下游产业链与整车形成互动;最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接受度在快速提高。(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智文)


 
 
[ 频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3

充电桩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充电桩网.本站网络实名:充电桩网-最专业的充电桩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