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与此同时,充电和换电成为电动车的主要补能模式。根据相关数据,目前我国换电站的布局速度远远慢于充电桩建设的速度。
李书福认为,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与传统的充电桩补电模式相比,具备高效补能和降成本两大优势。但目前换电模式的推动面临配套措施亟待完善的问题。
首先,在换电站建设管理相关环节,换电站作为重资产投资,土地多为租赁性质,可选择土地较少,土地审批存在诸多限制。同时,受限于换电平台和装置技术、换电电池包通信协议、电连接器技术等不能完全通用的现实情况,一座换电站也许只能服务于单一车辆品牌甚至单一车型,从而导致日益增加的建站需求和有限的土地、电力资源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其次,在国家标准方面,除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等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是2020年发布的以外,其他多是早些年发布的行业标准等,在新技术、新形势快速发展的今天,亟待修订完善并形成强制性国家标准。
此外,各电池厂商研发方向和进度各不相同,动力电池产品的能量密度、电池结构、尺寸规格等方面无法做到统一,导致换电模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对此,李书福建议,加快明确换电站建设、土地及建设审批等相关规定,将其纳入国家市场管理规范体系内。进一步完善换电车型相关政策法规,对换电车型公告法规进行优化,建立换电车型专属的公告认证体系,形成车电分离下的车与电池的分开认证。加速推动换电模式标准化、通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