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本月中旬,北京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事电动自行车全链路管控的实施方案》受到舆论关注,“车电分离、共享换电”首次正式写入以一线城市为代表的两轮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中。
官方数据显示,仅2021年1至10月,全国发生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故障引发的火灾共1.4万余起,死亡41人,受伤157人。电动自行车存在非法改装、入户充电、过度使用和电池老化等问题,滋生大量安全隐患。特别是由于户外充电桩不足、充电价格不均等原因,入户充电问题比较普遍,“人车同屋”导致火灾亡人率居高不下。
眼下,多地要求街道社区安装相应充电设备,以充电桩为主,但业界人士认为,将充电从户内移到户外依旧无法彻底消除火灾隐患。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永东表示:“由于没有通信协议,难以实时监控并获取电池生命体征信息,加之公用场景面临复杂工况环境及安装插头损耗风险,充电模式仍无法有效管控风险。”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动自行车的换电业务正逐渐在国内铺开,并逐渐成为城市民生的“新基建”之一。北京市政协常委、民盟北京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宋慰祖表示,市场主体在电动自行车换电方面的探索,其是对政府在充电方式上探索的有益补充。他表示:“换电的核心理念是共享,这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我认为要坚持两点:一是统一电池标准,以此推动电动自行车规范化发展;二是充换电要分开,倡导用换电的模式代替个体的充电模式。”
而在广州地区,两轮换电业务此前就已经开展了应用。如2021年11月的消防安全宣传月里活动中设置了“小哈换电城市安全行”宣传区域。据介绍,小哈换电在广州服务着外卖、物流行业的从业者等市民用户,为他们的出行能量保驾护航。截至目前,该换电品牌已经在全国超300座城市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网络能力,提供安全、智能、便捷、高效的两轮出行用电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先进称:“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问题是小切口、大民生,其涉及面广、关注度高,切实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两轮充换电设施服务应纳入社会基本公共服务,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加快促进两轮充换电行业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城市布局、场地使用、电价倾斜、成本分摊等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