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天津市消协发布“天津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充电车位被占用,充电桩数量少,停车空间狭小,充电价格高,停车费用高,运维及安全性保障程度低,充电APP种类多不通用、系统更新慢、APP操作繁琐问题是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共同感受;充电车位被占用、充电桩数量少、充电价格高为公共充电桩三大痛点。此外,新能源汽车用户对公共充电桩计量检定关注度低。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在天津市拥有新能源汽车且近3个月内使用过公共充电桩进行充电的用户,同时调研涉及家用、商务、运营、货运四种不同用途的新能源汽车用户。
调查结果显示,新能源汽车用户对公共充电桩总体满意度得分为78.4分。公共充电桩总体配置满意度最高,得分81.4分;结算准确性、支付便捷度满意度较高,得分均在80分以上;而充电价格和车位占用情况的满意度偏低,尤其是车位占用情况,得分71.4分。
新能源汽车用户在使用公共充电桩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如下:
在基础设施方面,“充电车位被占用”的情况最为严重,占比达到(46.3%);其次是“充电桩数量少”(40.5%)、“停车位或停车空间狭小”(30.5%)。
在支付/费用方面,“充电价格高”(37.6%)以及“停车费用高”(30.1%)问题显著。
在安全方面,“运维及安全性保障程度低”(30.0%)、“充电桩老旧破损,充不进去电”(22.6%)存在问题。
在计量方面,“充电结算价格不准确”(12.6%)比例相对较低。
在APP使用方面,分别有20%以上的消费者反映“充电APP种类繁多、信息不一致、更新慢、APP操作繁琐”。
有危就有机。充电桩“缺口”的背后,是巨大的市场蛋糕。
在2030年车桩比1:1的目标约束下,预计2020年至2025年充电桩累计市场空间将超千亿元。巨大的蛋糕也吸引了众多资本的目光。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公共充电站都是私人站。但尽管如此,充电桩依然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新能源市场需求。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所说,公共充电桩的增长速度有目共睹,但距离“车桩比实现1:1”则还有较大差距。针对目前充电桩不够用和利用率低的现状,可以利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方法,将现有充电桩盘活,提高利用率,缓解新能源车主的续航焦虑。
充电桩的解决,还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意味着,要从根本上解决“充电桩”难题,仍需要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