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产业迎来大利好。5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汽车消费是支撑消费的“大头”,将加快推进充电桩和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鼓励汽车企业开发更适宜县乡村地区使用的车型。同时,加快实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需求激增。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充电桩相关企业近34.5万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10万余家,新增注册企业增速47.2%;今年一季度新增充电桩相关企业2.6万余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上涨33.4%;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以4.4万余家位列区域首位;江苏、河南分列二、三位,分别拥有2.7万余家以及2.3万余家;从成立时间来看,近46.9%的相关企业成立于1-5年内,成立于1年以内的相关企业占比近30%。
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充电桩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充电站建设及运营所需设备的生产商,包括充电桩和充电站的额壳体、底座、线缆等主要材料供应企业和充电设备生产商。产业链中游为充电运营商,市场中的充电运营商主要为第三方企业,同时部分车企、能源企业也涉足充电运营服务。产业链下游行业主要是为充电桩建设提供整体布局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在需求最大的高速公路、在重要的交通节点、在城市充电网络的盲点,如何合理布局、消减“里程焦虑”成为新的课题。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呼唤充电桩建设紧密跟上,而完善的充电桩布局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坚实保障,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向着更大的空间发展。
面向未来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提出,全面构建低碳化、网络化、智能化、便捷化、共享化的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实现充电设施网络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调发展,建立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绿色安全和性能优异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的目标。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充电桩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分析
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双碳”目标下,进入了高速发展使其,其下游产业充电桩行业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但“位置分散、坏桩率高、充电时间久”等行业痛点阻碍了行业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网联化、充电设施+车联网的深入发展,充电设施链接着新能源汽车与智慧电网,充电设施的产业生态将扩展到汽车服务、能源供给以及车网双向互动等领域。
目前,我国公共充电桩达到81万个,其中,广东、上海等排名前十地区的公共充电桩规模占比超过70%,而县城、乡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我国高速公路充电桩1.38万个,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尚未实现全覆盖。
在新能源电动车渗透率持续提升的背景之下,充电桩市场也迎来较高的发展速度,并且预计可持续到未来三至五年。
机构测算指出,2025年欧美整体充电桩市场空间合计约731.2亿元;2030年欧美整体充电桩市场空间约2515.1亿元,数量总计达4971.1万个。在国内外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桩企出海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并获得更高的利润水平。
未来亦是新能源设备流行的环境,那么针对这些设备所需要的充能服务,智能充电桩系统开发会具有广阔的市场商机,迎合新能源时代发展需求。未来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将超3亿,在政策红利和巨大需求量下充电桩行业市场潜力巨大。
有相关研究指出,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420万辆。若按照车桩比1∶1的建设目标,未来10年,中国充电桩建设仍然存在约6300万个缺口。
随着未来10年我国新能源车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充电桩需求也会随着新能车保有量增加而进入密集建设期。充电桩按接口类型可分为两类:交流慢充和直流快充。由于直流充电桩输出功率高,功率半导体器件用量高于交流充电桩,直流桩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主要细化方向。未来十年充电桩市场总投资额将近万亿元,预计2020年至2025年累计市场空间超千亿元;第三方机构预测,到2030年我国充电桩市场规模将增长30倍。
充电桩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充电桩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充电桩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