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焦虑”是其发展关键,城市副中心企业多面发力,打出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组合拳”。昨天,记者从中关村通州园管委会获悉,园区企业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超6万户个人充电桩安装,参与建设200余座电动公交充电站。
截至今年10月,本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70万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一路高歌猛进时,车主们却喜忧参半,主要原因仍是“充电焦虑”。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华商三优在十年前就致力解决私人充电桩难问题,与北汽、比亚迪、吉利等国内外车企开展私人充电桩建设服务合作,累计完成6万户私人充电桩安装。为了提升社区充电服务,首创私人充电桩共享服务平台“优易充”,私人桩主可通过APP将个人充电桩共享给无桩车主缓解充电压力。目前,华商三优已实现充电桩共享120余万次,平均单桩服务用户近15人,提高充电资源利用率,满足车主就近充电、便捷充电需求。
作为涵盖电动汽车智能充电、配电产品研发制造、能源互联网大数据服务等业务企业,华商三优产品覆盖了电动汽车交直流充电设备、智能配电网设备、充电站监控系统和充电云服务平台等,在首都绿色公共交通发展中发挥作用。华商三优在电动公交车领域与北京公交集团合作,已在北京建成206座充电站、1187台充电桩,服务近9000辆电动公交车运行,实现电能替代12亿度。
“北京电动公交车普遍采用450千瓦大功率直流快充方式进行能量补给。大功率充电枪线重量大,操作有所不便。高压、大电流充电也存在一定风险。”华商三优总工程师杜岩平介绍,企业为此设计研发了全自动充电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AI视觉定位技术,自动识别车辆位置信息,充电过程精准、规范,1台机器人可为5台设备连续不间断工作,避免人工操作带来隐患。
预计到2025年本市电动汽车将达200万辆,充电负荷有望超150万千瓦,约占电网最大负荷5%。“为解决新能源汽车无序充电对供电的冲击,我们研发了车网互动平台。该平台贯通车、桩、网信息数据,电动汽车可根据电网调节错峰充电,或在不运行时反向送电给电网,使车主获得补贴收益辅助调峰。”杜岩平表示,目前该平台已接入充电桩10.3万台、容量300千瓦,调控电量3225万千瓦时,为电网“双高”“双峰”难题提供解决路径。
伴随电池技术升级迭代,大功率超充技术成为未来主流方向。华商三优已助力运营商在京建设了十余个超级充电站,电动汽车充电10至15分钟即可补充约400公里续航。“‘十四五’期间,我们还将协同合作伙伴推广建设300至400个超级充电站。”杜岩平说。新型超充产品除了充电速度快,产品可靠性也大幅提升,超充站单桩日充电量峰值约800度,充电成功率98%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华商三优坚持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承接科技部、市科委多个科技项目,已拥有165项专利,在充电控制软件、云服务平台方面研发能力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中关村通州园管委会方面也表示,今年1至10月,通州园已认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160家,其中新增企业49家,复核存量企业111家,正助力副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