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外调绿色电量达300亿千瓦时
根据规划内容,“十四五”时期,随着现代产业体系、数字经济加快发展,5G、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等产业加速布局,“三城一区”等重点区域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潜力将得到明显释放。预计到2025年,本市全社会用电量为140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4.2%,最大电力负荷为3300万千瓦,年均增长7.6%,“十四五”末期需要外受电力约2800万千瓦。
“十四五”期间,本市将把握绿色低碳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电源结构,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加强域外能源合作,全面提升本地电力供应能力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水平,形成新型供电保障格局。
大力推进官厅、青灰岭等集中式风电项目扩建扩容;结合低碳园区、零碳村庄,试点推进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加快推进大兴、顺义垃圾焚烧发电,高碑店、小红门等再生水厂污泥沼气发电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并网投运。
积极引进外埠清洁电源,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能源合作,有序布局周边可再生能源基地,积极推进环首都风电基地建设,支持晋蒙等区域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探索建立“域外资源开发、绿电定向输送、本市定向消纳”的“绿电”进京新模式,逐步提升本地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水平。到2025年外调绿色电量达到3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21.4%左右。
本市将加快外部送电通道建设,提升供电保障能力。到2025年,全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6%;配电自动化覆盖率、智能电表覆盖率水平均达到100%。
重点区域非居民液化气钢瓶清零
“十四五”期间,本市将以“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为抓手,构建新型电力消费结构,不断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升终端电气化水平,实现能源消费转型升级。
本市将科学规划山区电网,全面提升供电保障能力,遵循“先立后破”原则,在电力供应充足的前提下,稳妥有序推动房山、门头沟、怀柔、平谷、密云、延庆等山区“煤改电”工程实施;健全山区“煤改电”用户供暖保障机制和应急抢修体系,提高农村供电服务水平。到2025年,基本实现山区采暖无煤化。
优化布局充换电设施,构建“以居住地、办公地充电为主,社会公用快速补电为辅”的充电设施网络,形成效率高、体验优的服务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市充电桩总规模达到70万个,换电站规模达到310座,平原地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小于3公里。有序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加油站向充电站、换电站转型。
本市还将按照“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原则,加快推进“液化石油气改电/天然气”。到2025年,实现首都功能核心区、昌平“回天地区”等重点区域非居民液化气钢瓶清零,餐饮商户“以电代气”改造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同时,持续推进电力消隐工程,有序推进2000年以前老旧小区配电网更新改造。结合本市综合管廊建设、重大项目和重点任务建设,衔接城市更新、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等重点项目,统筹推进首都功能核心区电力架空线入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