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路上可见的充电站越来越多。除了数量增加外,不少企业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充电站设施来提升品牌力,让充电变成用户的一种享受。以往处于“野蛮生长”的充电站,如今正在进入围绕“服务”的下半场较量。
充电站升级:“集装箱”亦可改装休息室
“少则20分钟,多则一小时,我们调研发现,新能源汽车车主在充电的这个时间段里很希望有一个专属休息区,不用日晒雨淋。”近日,记者在番禺某充电站遇到了正陪同客户评估环境设施的欧先生,他从去年开始就向各大桩企、车企介绍集装箱充电站休息室。他告诉记者,目前收效尚可。
让车主充电时有休息的地方,正成为很多注重服务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建设充电网络的必选项之一。如此前奔驰在大兴机场投建的首个充电星驿站,就为车主提供小型休息室和代客泊车服务,该模式正在全国推广。今年,奥迪在德国投建了首个休息室式电动汽车充电中心,200平方米的无障碍休息室内,既有车辆护理服务,还有电动滑板车、自动售卖机、食品配送服务等,已计划普及到全球。
在国内的部分大型充电站内,也陆续开始配套“休息驿站”,内设洗手间、微波炉、饮水机、按摩椅等。虽然并非每个充电站都适合配套休息室,但变通方法也很多,如欧先生所代表的公司就定制了不同规格的集装箱式休息室,“有的只有10平方米,但有空调有饮料。”
建休息室更多为“吆喝”
据悉,一般充电站休息室的投资成本(含年运营)从几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由于目前绝大多数充电站都仍未实际盈利。投资休息室更多是为了增加品牌曝光率、提升用户忠诚度,特别是在机场或火车站周边建设的充电桩。
充电站或成车企“护城河”
中国充电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96.3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200.3万辆,桩车增量比达到1:2.1,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在实现数量“达标”的基础上,部分车企近年亲自下场“布桩”,聚焦专属品牌的充电站服务上,依此来提升品牌口碑。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自营自建充换电站,正成为车企面对后来者威胁的一道“护城河”。
下半场聚焦:资源整合、提升服务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充电桩相关企业17.63万家。近5年来,我国充电桩相关企业年均增长过万家。其中,2021年新增5.47万家,同比增长102.71%。
“2021年前,不少桩企盲目扩张,出现不少技术落后、缺乏维护的‘僵尸桩’,市场布局也不尽合理。”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顾志军指出,当行业红利期过去,部分桩企逐渐退出,充电桩的发展也逐渐从“野蛮生长”向规范方向发展。充电站竞争也从“价格战”,转变为体验和服务的竞争。
天眼查数据显示,虽然2019年-2021年三年间,充电桩企业新增11.3万家,但同时也有1.6万家注销退市。2021年以来,星星充电、特来电等龙头企业市占率大幅提升。随着车企、电池厂等相继下场,桩企之间的整合效应开始凸显。
布局模式一:自营自建充换电站
特斯拉已在国内建设开放超1100座超级充电站,超8600个超级充电桩。
蔚来自建换电站985座、其中高速公路换电站252座;另拥有超充站861座、充电桩4739根。
广汽埃安计划2022年内在广州市辖区内建成220座充换电站,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1000座。
布局模式二:与第三方合作建设超充网络
截至2022年3月,小鹏汽车自营充电站933座,自营目的地充电站176座,覆盖中国所有直辖市和地级行政区。
大众汽车集团目前已经在北京、成都、深圳布局了40个超级充电桩,255个充电站,1800个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