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重卡充换电站。
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新能源重卡呈现爆发式增长。为满足新能源重卡的运营效率,充换电站应运而生,车辆由原有充电等待模式转化为计时换电模式,换电站通过智能系统控制机器人,实现全自动化操作。
记者走进该充换电站内部看到,充电舱有8个舱位,目前配备7块备用电池,1个空舱位用于置放换下的缺电电池。单次换电时间5分钟,每个换电站日均可换电百余次,大幅减少新能源重卡等待时间,提高了物流运行效率。
▲ 新能源重卡充换电站
与众不同的是,该充换电站建设过程中首次使用单元集成式模块化技术,采用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的方式,整个建设过程做到了工期短、人工少、材料省、装配率高,具有高度集成、快速建造、可拆移周转、可延伸扩展等特点,为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建设积累了经验。此外,该项目还集成光伏一体化屋面设计,可为充换电站提供绿色清洁能源,碳排放量减少40%左右。
“传统模块化建筑主要是箱体式结构,因运输条件限制,箱体式模块化建筑仅适用于小空间建筑。为了满足充换电站大跨度大空间结构建筑模块化,我们提出了单元集成式模块化概念,实现了新能源重卡充换电站大空间建筑的快速建设,并且可以拆移扩展、重复利用。”充换电站建设方、徐工建筑科技事业部模块化建筑研发负责人刘绪锋告诉记者,单元集成式模块在工厂制作完成,并运输至现场,采用干式连接方式进行安装,大大降低了现场施工作业量。同时,单元集成式模块作为一个整体,自身稳定性好,有效提高模块化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该项技术的应用,也为在微型消防站、城市垃圾转运站等城市建筑场景中应用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 新能源重卡充换电站
延伸
我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将达到50%
本报讯(记者 范海杰)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市持续发力装配式建筑推广,通过积极研究出台鼓励政策、完善技术标准、助力企业发展等多种方式,推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解放北路坝子街桥改造、徐韩快速路工程、三环南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在我市多个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预制立柱、盖梁、箱梁等装配式桥梁构件不少来自于本土企业。
总投资约8亿元人民币、设计年产能为40万m³砼构件的徐州交通控股诚意桥梁工业化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城市高架、快速交通、桥梁道路、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港口、水务、民用建筑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内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所谓装配式建筑,就是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大大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据介绍,装配式建筑优化了各方资源配置,实现设计、制造、装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节省,从而降低成本,减少土地、原材料、时间、工序等方面的费用。诚意桥梁工业化公司还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产品生产维护全过程,形成了“一物一码”的管理方式,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以及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既保证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又有利于工程后期的运营维护。
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迅速,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从3%提升至37%,培育了1个省级示范园区、18个省级示范基地、14个省级示范项目。目前,全市共有20多家预制构件和部品生产企业,产业链布局辐射淮海经济区,发展前景和趋势看好。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新增装配式建筑面积568万㎡,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为37%。而《徐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将达到50%。
“十四五”期间,徐州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强化政府建设工程在高标准装配式建筑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以保障性住房、政策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建项目为重点,有序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
来源:汉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