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大会以“聚焦高质量·引领新发展”为主题,集“展览展示+主论坛+11场分论坛+新品发布+品牌评选”为一体。大会共邀请到200+演讲嘉宾,汇聚了2000+来自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充换电产业上下游企业高层,一同见证充换电产业的无限机遇,共话充换电产业未来的发展之路。
5月24日,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马福元以《光储融合下企业应对之策》为主题进行演讲。
演讲整理
01
“双碳”目标下的光储融合机遇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新能源的发展尤为关键。我国提出的“30·60”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在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过程中,光伏和风电成为主要力量。然而,由于新能源具有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储能技术因此成为支撑这一能源系统的重要机遇。
当前的传统能源体系以火力发电为主,具有转动惯量,而以光伏和风电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则缺乏这一特性,需要通过储能来提供可调节性资源。当新型电力系统建成后,储能将作为第四要素进入新能源体系,支持这一有波动性的能源系统。
02
光储融合的挑战
他表示,尽管光储融合在理论上前景广阔,但其实际应用面临诸多挑战:
挑战一:经济性问题
光伏发电成本已经下降至比传统火电更低的水平,但加入储能后,整体成本显著提高。目前,储能系统的成本高昂,导致经济账难以算清,储能难以盈利。在国外,风光配储是市场行为,通过市场机制将成本转嫁至受益端,而我国的电力体制尚未完全市场化。
挑战二:工商业储能的盈利模式
在国内,工商业储能是少数盈利模式清晰的应用场景。以浙江省为例,通过调整电价政策,使储能系统的投资回报期缩短至2至5年,吸引了大量企业参与。然而,光伏发电的收益仍然面临挑战,特别是如何解决光伏收益受损的问题。
挑战三:居民用电价格低
我国居民用电价格较低,限制了便携式和户用储能的发展。相比之下,工商业储能因电价较高具备盈利空间。然而,储能系统的成本仍需进一步下降,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挑战四:资源禀赋
我国西北地区风光资源丰富,但用电需求集中在东部地区,这种资源禀赋的不匹配需要通过特高压输电解决。然而,储能设施的高成本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氢能储能是另一种解决方案,但其成本和应用范围仍需进一步探索。
挑战五:绿电体系薄弱
我国的绿电体系建设刚刚起步,碳交易市场尚未完全建立。欧盟已通过碳交易机制促进绿色电力发展,而我国在这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碳资产管理和碳关税等问题也需要解决,以推动绿色能源的广泛应用。
马福元表示,在光储融合的过程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可以更好地实现“双碳”目标,推动新能源和储能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