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论坛关于物流车的场景分享比较少,按照今天的会议安排,最后一个议题由我代表协鑫。
我们最近针对物流板块我们也做了一些思考,为什么今天没有做关于乘用车和重卡的,因为前几次开会每次都会,都在讲,而且目前协鑫乘用车和重卡基本上处于比较稳定的业态了。我们最近针对物流也做了一些研究和开发,所以今天借此机会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首先说一下我们是谁,协鑫集团是一家以源网荷储、风光储氢一体化,有移动能源、清洁能源、新能源,包括光伏材料、碳材料、硅材料、锂材料的一家全球型的创新性的企业,旗下有四家上市公司,协鑫产业板块有六大产业板块:光伏板块,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系统集成,还有半导体、电力板块,因为协鑫集团旗下的协鑫能科有20多个售电牌照(全国型的),同时有超过5个Gw清洁能源的项目,发、配、售电是一体化的。前年正式进入氢能产业,主要是制氢、储氢和运氢业态。移动能源的业态,一方面上游有锂矿,在做正极材料,同时也做电池的PACK。我们围绕出租车、网约车,乘用车的业态、商用车重卡业态,今天下午很多领导都分享了,其实大家都比较类似,另外是物流车的业态。除此之外,有一些零碳的产业园。
目前新能源汽车板块业务都是在协鑫能科这个板块旗下,拥有低成本的发电、售电,风光储氢一体化、源网荷储相对来讲优势比较明显。我们内部叫“电港研究院”,这个研究院地点在北京亦庄,欢迎大家有时间到北京一起交流技术方面的问题。
用一句话介绍我们,我们不造车,我们也不造电池。我们是第三方,专注驱动于电池标准化,这个会议我来了至少五次,每次大家分享的困难和难点问题不谋而合,无非就是标准化的问题。我认为标准化可以解决90%的问题,无论是乘用车还是重卡,还是物流车的场景。因为我们设想的换电像加油一样,92号、95号是标准的,只要标准化问题解决了,换电站的布局、效率、兼容性可以迎刃而解。我们是一家第三方,愿意专注推动做这个事情,但是靠协鑫一家做不成,它需要整个行业大家共同把这个业态做好,最后大家共赢。
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思考。林总刚才做了非常好的分享,有些困难和难点问题,我的材料里跟他有相似的。目前城配运输主要讲的是4米2轻卡,目前主要分为两种运输途径。一种是城区里的运输,它是有计划性的,每天从A到B点,或者从B到C点,这种场景大概占到90%。其次还有搬家,从货拉拉下一些订单,有一些临时性的作业,这种是即时性的运输,比例比较少。另外是城际运输,包括川渝、大湾区、京津冀,目前国内有很多城际运输的场景,目前主要依靠4米2传统的油车进行作业。从政策上来讲,轻卡的电动化国家也是非常支持的,也明确提到希望到2025年电动化比例能达到80%以上,但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全国纯电动轻卡保有量比较小,但是它的市场潜力很大,主要有这样几个痛点。第一是购置成本,因为目前的物流车很多都是80多度电,去年售价大概在20万左右。第二是资产残值,快充总归会对电池寿命有影响。第三是充电问题,很多物流车需要专业的场站充电,因为市场上的充电桩网约车会跟它枪,而且它是计划性的,不可能去了一个地方等一两个小时充电,这样就会出现一些问题。第四是电池冗余,背一个两三百公里的电池包每天跑,对应的能耗比较高。第五是充电时间,目前来看物流车对于承运车来讲,充电时间长。
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希望把整车成本降下来,同时让用户补能要方便一点。我们核心的观点是,我们推出了64度电的电池包。我们之前也做过一些分享,大家会说人家现在都是往长续航的方向发展,你们为什么做一款反而电量是小的,续航跟市场上主流来比,续航降低了。我们这么做有两点考虑:
(1)整车价格,64度电和80几度电相比较的话,首先购置成本能少两万块钱。
(2)车电分离。这个车可以充电,也可以换电,但是继续持有电池资产,大概6万块钱持有一块电池,这样用户购车成本应该是在10万块钱左右。
我们做这个事情我们的灵感来自于如图所示,目前满大街的电动两轮、三轮车,大家并没有背着一个电池包一天跑50公里,可能换一个电池包就能跑20公里,但是它很容易找一个特定的时间换另外一块电池。所以我们的思路是,把物流车的电池包的电量降下来,成本降下来,同时我们的换电站做小型化,后面详细赘述。另外投资成本很小,大概目前市场上跟乘用车换电站相比,投资成本大概能降低70%~80%。一方面成本低,第二方面换电很方便,不需要必须有一百台车建一个换电站,15台车就可以建一个换电站,今天这个场景你觉得换电站不需要了,或者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换电站可移动,因为不需要做电力增容。
我们的电池包设计理念如图所示,主要是兼容共享,充放结合,安全可靠,另外是精细化的管控,更多的是从电池的安全、寿命去做管理。通过电池的评估、延寿,电池包的质保可以做到6年40万公里。主机厂、电池厂给我的质保是五年20万公里,通过我们的大量工作,我们给客户做的质保是六年40万公里,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客户的焦虑。所以我们的核心技术是平台化的,可兼容、安全可靠。核心是快放的连接器,另外是螺栓式的锁止机构,换电的锁止方式有很多技术路线,我们沿用了和目前乘用车主流的,包括蔚来汽车都是螺栓式的,另外是液冷连接器。
协鑫不造电池,首先它的电芯用的也不是协鑫的,我只是跟电池厂去做定制化的电池包,我自己会开发电池的BMS,包括B-BOX的终端,当然电池的PACK电池厂也可以帮我做,我自己也可以做,但是我不造电池,核心是实现电池车辆、换电站、云平台的数据互通,同时做一些安全预警方面的工作。如图所示是我们的电池评估,核心解决几个问题,首先是电池的SoC的变化趋势以及预测。第二是做一些智能运维调度,包括做一些电池的均衡,让电池延寿。第三是智能的充换电策略(柔性充电),今天比较闲需要你充电慢一点,赶上负荷很高的时候,需要充电速率快一点,柔性化地管理,降低电池的使用成本。最主要想实现的是电池是安全的,另外它的寿命能延长,但是目前还是实验室里的数据,大概能延寿17%~20%,当然也需要实践去验证一下这个结果。
我们想表达的是有两个case。case1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物流车,电量86度电,每天平均每台车续航180公里来去计算的话。case2是我们做的64度电的案例,第一个case是大电量,行业寿命5年60个月,但是等车辆到这个时候要报废了,有可能电池循环次数没有价值最大化,只利用了一半,这时候肯定要考虑到车跟电池要去做一些处理,或者做梯次利用。如图所示,这是一个小电量的,但是前提是网络是方便的,我把车电的日历寿命和电池循环寿命拉齐了,到报废那一天电池和车辆都可以报废了,不需要做进一步地梯次利用以及其他的工作,当然梯次利用也是其中一条通道和路线,我们希望把它的日历寿命拉齐,这样运营成本会降下来,使用成本从原来的3毛钱降到2毛钱。我们叫“充换电港”,一方面选址很方便,初期客户说了不想换电,想充电,也没有问题,因为换电站主要就是集装箱充电机和充电终端,可以直接给车辆充电,本身是带枪的。用户觉得我要换电,没问题,集装箱把电池装进去就可以换电。同时我们的换电仓位也是可复制、可推广的,3仓、7仓、11仓,200度电就是3仓的,基本上不需要做电力增容。我们的充电机叫一机两用,去年我们做过换电油改电的物流车的换电站,比较透明,跟目前乘用车换电成本差不多,250~300万,26块电池服务一百台车,对于物流车来讲很难找到A到B点正好100台车,如果150台车怎么办?通过这种方式,换电站成本非常低。另外不需要一百台车,有15台车、25台车都可以。其次通过硬件免费,在换电站上不赚钱,就是成本价,包括电池中间的贸易差也不赚钱,我把这部分钱全部拿出来贴到市场上去。第一换电方便,第二换电收费跟充电可以打平。
目前行业上来讲,换电收费比充电略高,大概高15~20%。另外这个换电站也可以实现自动换电,自动换电象征性的,成本会上升一点,但是较之前的单站服务一百台车这种模式来讲,成本已经大大降低。
我们也在做一些光储充检换一体化的探索,协鑫本身就是靠光伏起家的企业,目前三家上市公司都在做光伏。所以本身又有储能消纳的场景,我们现在在推项目过程中,还是希望把自己企业的资源用足了,在一体化的综合能源站方便做一些探索。今天很多领导都在介绍这方面的内容,大家都在做一些探索,但是它一定是未来的一条发展之路。
城市补能网络比较好理解,从始发站、终点站、沿途站做一些精细化的选址网络的布局。物流园区在任何一个城市来讲相对比较集中,所以换电网络的布局跟出租车、网约车相比较是比较方便的。
从模式上来讲比较简单,先说最简单的就是销售,换电站、车辆、电池全部销售给物流企业,我来做运维/提供服务就可以了。另外也是目前协鑫常规的做法,我来做电池银行,我来投资换电站/充电桩,用户购买无动力车身,双方之间可以进行相应的换电服务结算。
从购车、运营到退出,我们全场景都有一些方案,无论是从合作伙伴跟能科之间相比较,我们很灵活。你让我持电池也行,你说项目合作也可以,你说合资合作也可以,你说你要控股也没问题,你说只想参股,协鑫控股也都可以。所有模式去年我们在乘用车和重卡项目上,基本上路径都是通的。
物流这个生态可能也是一个新的生态,这两年陆陆续续有一些企业在开始做研究,做探索,但是最好的商业模式一定是让用户觉得省心、安心、开心,成本低、体验好、服务方便。我们所制定的战略是,我们希望这个标准电池包适配更多的车型,有可能先把它做成在物流车行业里的一个标准化的产品,这样对于用户来讲有更多的选择,对于地方政府来讲它在决策上面可能有风险,但是会降低很多。
在此,希望在座各位友商和各位合作伙伴,有机会携起手来,共同助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